父亲的间质性肺炎寻求治疗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项

59岁

       2006-11-22 07:27      浏览10160次
    病情描述:
    我父亲今年59岁,长期从事机关文秘工作,性格内向,有长期较重吸烟史。 06年9月1日因突发性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而住院,在住院期间的全面检查中发现他的类风湿因子指标超高为1070(正常值为)。 医生给他做了肺部CT,影象所见:平扫肺窗显示两肺纹理清晰,走向分布无异常,两肺下叶背段外周及两肺下叶基底段可见囊状蜂窝状低密度区,肺小叶间隔增厚,余肺未见渗出或占位性病变。纵隔窗显示两肺门无增大,气管支气管畅通,血管及脂肪间隙清晰,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影象诊断:两肺下叶背段外周及两肺下叶基底段较广泛间质性病变。 当时医生给他做的肺功能测试结论如下: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正常,用力肺活量第1秒量正常,第1秒率轻度降低,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正常,肺弥散量中度降低。 提示:1、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2、肺弥散功能中度降低。 医生确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也就是间质性肺炎,并提出以下治疗方案: 泼尼松片 5mg X 2 每天3次 新红康胶囊 250mg X1 每天1次 富露施泡腾片600mgX1 每晚1次 外加一些钙尔奇D、金水宝等辅助药物 两个月后即11月14日化验显示类风湿因子指标为177。 CT影象所见:两肺下叶纹理增多增粗,局部结构紊乱,两上肺透亮度增高,两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气管支气管通畅,两肺门结构清晰,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影象诊断:两下肺间质性病变,两肺局部肺气肿。 治疗方案如下: 泼尼松片 5mg X 2 每天早晚服用各一次(比先前每天少了2粒) 新红康胶囊 250mg X1 每天1次 富露施泡腾片600mgX1 每晚1次 外加一些钙尔奇D、金水宝等辅助药物 07年1月9日,化验显示类风湿因子指标为152。 CT影象所见:两肺下野外带为主下叶间隔和小叶内间隔广泛增厚,形成网格状外观。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不厚。 影象诊断:两肺下野外带间质性病变。 治疗方案如下: 泼尼松片 5mg X 3 每天上午一次(比前次少1粒) 新红康胶囊 250mg X1 每天1次 富露施泡腾片600mgX1 每晚1次 外加一些钙尔奇D、金水宝等辅助药物 07年2月27日,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功能测试,报告结论如下: 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正常,用力肺活量第1秒量、第1秒率正常,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正常,肺弥散量重度降低。 提示:1、肺通气功能正常;2、肺弥散功能重度降低。 免疫化验显示(只列举不正常项目): 类风湿因子 534 (正常) C反应蛋白 18.70(正常) 生化化验显示(只列举不正常项目): 总胆红素 1.53 (正常0.301.50mg/dL) 甘氨酰脯氨酸氨基肽酶 43 (正常44116U/L) LDL胆固醇 152 (正常 80120mg/dL) 脂蛋白(a) 1248(正常 0300mg/L) C反应性蛋白 36.8 (正常010mg/L) 这些指标说明他的病情又加重了! 现在他的自觉症状: 走楼梯明显感觉气急,无明显咳嗽症状。 我们家人在此向社会各位有治疗此方面疾病经验的专家医者求助: 1、 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平时应注意的饮食起居要点 我父亲为人忠厚本分,工作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现在刚把我培养成人,就患上如此重病,令我万分痛心,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医者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我的父亲,在此叩谢! 第一次问题补充:(200732 9:38:23)父亲的所有治疗是在浙江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做的,如果要去更上一级的医疗系统,请问应找什么级别的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们发现,间质性肺炎的肺纤维化过程在以前总认为是由慢性炎症过程引起,于是治疗重点放在了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抗炎治疗上,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了这些治疗很少或者根本不起作用,反而可能带来一些付面影响。因此把研究治疗的重点放在了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的沉积上。进而对细胞因子、氧化剂和肺泡上皮的认识正在深入,以求寻找到确切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一般的认为,只有20%的患者适合用激素来治疗,来控制急性症状。但激素治疗不适合年龄大于70岁的,极度肥胖的,伴随心脏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患者。 你父亲这个情况最好能去更上一级的医院系统治疗!

    许铁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885
    2006-11-22 05:31
向TA提问

有用(9)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在你们那里浙江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确应该是比较好的医院了,可以在那里继续治疗,如果效果仍然不好,就最好选择去北京了!

    袁保兰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6349
    2006-11-22 07:38
向TA提问

有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