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必备的药里面肯定有叫做退烧药的东西在,那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减少发热吗,今天解释一下因为它里面含有一种药材叫做柴胡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由它为主药组成的小柴胡汤更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而银柴胡在临床上则是另一种药,柴胡为伞形科植物,而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在现代中药书中,柴胡为发表药,而银柴胡为清虚热药,两者显然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可是在本草纲目中,却是柴胡和银柴胡不分的,当时,李时珍已知道柴胡的来源有多种,柴胡与银柴胡的区别大吗?
如他说的“银州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显然是指石竹科的银柴胡。他所说的叶“如邪蒿”,根“如前胡而软”者,应是伞形科前胡的一种。他说的苗“如韭叶者、竹叶者”,根“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者,正是我们当前所用的伞形科植物柴胡。可惜李时珍只认为它们是由于产地不同造成的品质差别,其中以银州所产柴胡最好,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种东西。
只有到了清代的张璐,在《本草逢原》中才将银柴胡从柴胡中分了出来。再到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银柴胡不仅是一独立的词条,而且指出银柴胡“甘微寒无毒,行足阳明少阴,其性与石斛不甚相远,不但清热,兼能凉血。”并认为李时珍对柴胡和银柴胡在“《纲目》俱混而未析”。由于认识的不断深入,分类越来越细,这本是正常的认知规律,但后来有学者通过考查,发现有一种新的柴胡品种,称之为“银州柴胡”,此论一出,好像《本草纲目》中的银州柴胡不再是指石竹科银柴胡,而成了伞形科的银州柴胡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在肖培根的《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丛书》中“柴胡”一节中,共收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32种,银州柴胡是最后一种,难道在400年前的李时珍能达到这种植物分类程度吗?肯定不可能。我们还是历史地对待古人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病人负责,由于《本草纲目》中柴胡和银柴胡不分,其临床应用也是混在一起的,其中所说的柴胡的很多作用,并不是柴胡的,而是银柴胡的,该用银柴胡的地方用了柴胡,不出问题才怪了,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