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甘,大寒,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大毒。"
归经
入肺、脾、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肾、肝。"
②《本草通玄》:"入肝、膀胱。"
③《得配本草》:"入三阴,足太阳经。"
功用主治
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
②《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③《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④《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
⑤《本草图经》:"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
⑥《医学启源》:"泻肺。"
⑦《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⑧《药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
⑨《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泻水逐饮
《神农本草经》载:“大戟味苦、寒。主蛊毒,十二水。苦能直泄,能泻脏腑水湿,通利二便。”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内伏等,如《类症治载 ·痰饮篇》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有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变幻百端。”用大戟泻水逐饮之功,使饮去病愈。
消肿散结
《本草丛新》曰:“大戟苦能直泻兼善逐血、辛能横散,故发汗消痈、寒能通二便闭、治腹满急痛、积聚癓瘕、颈腋痈肿,风毒脚肿。”
临床应用
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等症。大戟攻水逐饮的功效,与甘遂相似,故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喘满等症,多与甘遂、芫花等同用。
用于疮痈肿痛及痧胀等症。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如常用成方玉枢丹,即是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脘烦闷、呕吐泄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