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宣明论方》共15卷,首载《内经》所记各病,次列诸风热杂病17门,每门各有总论,治法多用凉剂。
〖组成〗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 各半两 [各6g] 甘草 二两 [10g]
石膏 黄芩 桔梗 各一两 [各12g] 滑石 三两 [20g] 荆芥 白术 栀子 各二钱半 [各3g]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6g),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防风通圣丸,除滑石外,余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另将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包衣,打光、干燥)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证。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君 防风 辛甘温,入膀胱、肺、脾经,通治一切风邪。《本经》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
┌ 荆芥、薄荷 清上药也,风邪在巅顶者得此而除
│
│ 麻黄 宣肺解表 以防风佐麻黄使风邪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解
│
│ 大黄(酒蒸)、芒硝 谷道之药,风热在肠胃者,得之由谷道而解
│
臣 ┤ 黑山栀、滑石 水道之药,风热在决渎者,得之由水道而解
│
│ 四药相配,使里热从二便而解
│
└ 石膏、黄芩、桔梗、连翘 清解肺胃之热
君臣药相配,上下分消,表里并治
┌ 当归、白芍、川芎 和血祛风(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当归、白芍、川芎,和肝血也。)
佐 ┤
└ 白术、甘草 健脾燥湿,和中缓急(用白术者以强太阴脾土,“太阴脾土独当厥阴风木”)
使 生姜三片 以正胃气
1.本方主治表里俱实证。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表证较轻,可酌减解表药之量,或去麻黄;内热不甚者,去石膏;无便秘者,可去芒硝。
3.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均可治之。
总结:表里俱实
编号:005
组成: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山栀子、滑石、桔梗、石膏、黄芩、连翘、当归、川芎、白芍、白朮、甘草、生姜、白
主治:
1.治一切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
2.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憎寒壮热。
3.头目昏运,目赤睛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唾涕稠黏,咳嗽上气。
4.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5.疮疡肿毒,折跌损伤,瘀血便血,肠风痔漏。
6.手足瘛瘲,惊狂谵妄,丹斑瘾疹。
加减:
(1)白利去硝黄。
(2)自汗去麻黄,加桂枝。
(3)涎嗽加姜制半夏。
归经:此足太阳阳明表里血气药也。
方义:
(1)防风﹑荆介﹑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为之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血补肝。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气聚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白朮健脾而燥湿。
(2)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能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不下伤里也。
变化方:
(1)本方再加人参补气,熟地益血,黄柏﹑黄连除热,羌活﹑独活﹑天麻﹑细辛﹑全蝎祛风,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茶酒任下,名祛风至宝丹。
(2)本方除大黄﹑芒硝,名双解散。
炮制:大黄酒蒸,山栀炒黑。
煎服法:加生姜﹑白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