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豆根。
1、广豆根
别名:山豆根、小黄连。
来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均为野生。
产地:广西、广东、江西、贵州。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疙瘩头)。上方有茎痕,下方着生数条根,根为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有分歧,长短不等。直径4~15毫米。表面棕色或棕黑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横长突起皮孔。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淡棕色,中心木部淡黄色。无髓。气微弱,味极苦,有豆腥气。以根条粗壮,外皮棕褐色。无须根者为佳。
2、山豆根
来源:为防己科缠绕性藤本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均野生。
产地:主产于东北、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
性状鉴别:根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支,长可达50厘米,直径1厘米以内。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有细顺条纹和多数细长而弯曲的细跟或根痕。质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木质部放射状,导管清晰,中央有明显白色髓部。气微,味苦。
以根茎粗细均匀,无须根者为佳。
主要成分:广豆根含苦参硷、氧化苦参硷、臭豆硷、甲基金雀花硷;又含染料木素及另一酚性物。山豆根含蝙蝠葛碱。
功效与作用:1、清热利咽,有消炎作用;
2、动物实验对恶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热毒上攻,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1、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属实热症者,配玄参、桔梗等,或射干、牛蒡子,方如喉痛方,可消肿止痛,但虚火所致咽喉肿痛,则不适用。
2、作为癌瘤治疗的辅助药(尤其在癌肺、喉癌的早期),山豆根常配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等同用,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3、山豆根粉局部外用(涂抹或喷洒),对宫颈炎、口腔炎有消炎作用。
用量:内服6~9g,粉剂1.8~6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喉痛方:山豆根9g、射干9g、桔梗6g、牛蒡子6g、生甘草3g,水煎服。
注:1、广豆根成分:含苦参硷,氧化苦参硷、臭豆硷,甲基金雀花硷等多种生物硷及B-固甾醇,酚性成分,异黄酮。
2、山豆根成分:含蝙蝠葛碱,青藤硷,汉防己硷,多利诺林等多种生物硷。
3、山豆根除以上两种使用地区较广外,根据《中药鉴别手册》记载:江苏、安徽、湖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使用豆科木蓝属多种植物如:华东木蓝、苏木蓝、陕甘木蓝、宜昌木蓝、花木蓝等的根;云南所用为毛茛科植物滇豆根的根茎。昆明则用都可植物云南野豇豆的根。均属于地产地销,各随地区用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