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很早之前就被广泛使用,可是关于它的制作方法,一直是个迷,于是人们查遍大小书籍,终于在唐朝发现了它的踪迹,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记载“取淡竹断两头节、火烧中央,器盛,两头得汁”,这是烧制竹沥最早的文字记载;鲜竹沥为澄清的淡黄色或淡棕红色液体,能够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于是将它加工成口服液,下面,一起来看鲜竹沥口服液的功效是啥。
竹沥味甘,性大寒,入心、胃、大肠三经。《名医别录》曰:“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朱丹溪亦说:“治中风失音不语,风痉虚痰在胸膈,使人癫狂,痰在经络四肢,非此不达不行”。如孙思邈《千金要方》的竹沥饮子:竹沥水,生姜汁各5~10ml,和匀服下,治中风口噤。
又方将竹沥水煎热,频频饮之,能清热除烦,治时气烦躁及孕妇子烦。沈金鳌《沈氏尊生书》中的竹沥达痰丸:半夏、陈皮、黄苓、白术、人参、大黄各10g,茯苓12g,制甘遂1.8g,礞石4.5g,沉香2.4g,竹沥、姜汁各5ml,泛丸。治痰火喘急,昏迷不省,厥逆惊痫等症。临卧时服,临床上每用之均有很好的疗效。《肘后方》用竹沥水加开水兑服、治消渴尿多症,有润燥止渴的作用,临床中验之皆能奏效。常用竹沥水治疗脑血管意外,瘫痪不语等症,疗效颇捷。
“竹沥”生产原料极为丰富,我国有500多种竹类资源,其中2/3的竹子均可采取“竹沥”。 以前生产“竹沥”只限于嫩竹和竹笋中提取,有的将竹劈开,置火上烤炙,这不仅浪费材料 ,又污染环境,质量差,产量低,工序繁、投资大,成本高、有碍生产发展,现根据竹子生 理特性采用活竹体采取法,既不破坏竹子生态环境,又不影响竹子正常生长,只要在有大型竹杆(毛竹等)生长的地方,均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