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重要很有兴趣,喜欢自己在家研究各种中药,可是毕竟不是专业的,有时候一些名称相近的中药他们难免搞错,如果只是单纯研究并没有服用的话那么无所谓,可是如果用药的话就要注意了,因为有些中药虽然名字相近,药用功效却相去甚远,比如乌头和乌药,很多人对它们并不了解,那么乌药是乌头吗?
什么是乌药?
乌药,别名旁其、天台乌药、矮樟、矮樟根、鸡骨香、白叶柴等,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于海拔200-1000米向阳坡地、山谷或疏林灌丛中,中国多地有栽培。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药用价值。
什么是乌头?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主产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乌药是乌头吗?
乌药主要有两大功效,一个是行气止痛,一个是温肾散寒。
行气止痛,主要作用于脾胃,肝也能用。乌药行气止痛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行气止痛作用广泛,本品性温,《本草求真》云“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故胸胁脘腹,适当配伍,它都能用。
温肾散寒,是其特殊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肾与膀胱虚寒、气化不及所导致的尿频或遗尿,如缩泉丸里,就是乌药搭配益智仁、山药。对于肾阳虚的其他病证,乌药一般不用。
川乌,性辛苦,热,有大毒,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是四川的地道药材,因其形状像鸟头,所以古人把它叫乌头。
本品辛热升散,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称其“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为治风寒湿痹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如治寒湿痹证的乌头汤,就是乌头与麻黄、芍药、甘草等配伍。
除了用于风寒湿痹,川乌还用于治疗阴寒内盛的心腹冷痛,如寒疝、胃冷痛等,临床一般配伍其他药材来使用。
因本品有大毒,临床使用一定要注意,内服一定要炮制,要久煎,孕妇要忌用,另外,十八反说“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类)蔹(白蔹)及(白及)攻乌(乌头)”,这些与乌头相反的药物要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