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推荐: 老年疾病 生活技巧 家居用品 装修建材 家用电器 家庭药箱 外出旅游 局部减肥 心理疾病 眼眉整形 水果健康 美食做法 食材大全 小吃做法 食疗功效 饮食知识 |
尽管儿女多有提醒、告诫老爸老妈少去听保健课,或者明确反对他们买大量保健品、高价理疗器械;尽管有关部门(包括本报)多次提醒老人家,谨防上当,但老人热衷赶“会”听“课”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有关人士指出,一味劝阻老人家显然行不通,但这一现象带来我们多方面的启示,问题也值得思考。
启示之一:老人家可能更需要“精神保健”。
江大人文系副教授卞新国说,老人家年龄越大,越像小孩,所以有“老小孩”的说法。在保健品推销员面前,他们好“哄”好“骗”,其更深层的原因是精神生活的相对单调,特别是空巢老人(我市仅京口、润州两区就有4.3万名空巢老人),可以说“温情攻略”更多的是抓住了老人家的“情感渴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保健”。卞新国想对忙于工作的子女们说,尽可能多抽一点时间,陪陪老人家,“总不能打的电话比推销员还少吧”。
启示之二:社区“牵线搭桥”要学会“厚此薄彼”。
作为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社区,现在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精明的保健品经销商自然也十分看重社区这一平台。他们将广告贴至居民小区,甚至通过“公关”请社区“牵线搭桥”。社区不帮助甄别活动的合法性,老人家吃亏上当就在所难免。在采访中,一位社区负责人明确表示,如果下次再碰到类似情况,会多个“心眼”,“不能让老人家花了钱,还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其实,社区发挥为老服务的纽带作用有很多方面,例如,多与卫生服务机构联系,让正规的保健服务进入社区;主动与体育部门联系,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增添体育健身器械;或者联系邀请运动专家给老年人做健身讲座等等,可在这些服务上学会“厚此薄彼”。
启示之三:卫生机构应主动“占领”老年健康教育高地。
老年赶“会”一族的日渐壮大,对老年健康教育工作也提出挑战。如何让丰富多彩的老年健康教育方式,更容易为老年人感兴趣,如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动性,都值得思考。事实上,这也给卫生机构提供了一个亟待开拓的广阔市场。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医院已经将保健服务向社区延伸,适时为社区老年人进行一些义诊、咨询和保健讲座。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是为老保健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和实用性。例如,定期组织中医养身保健专题讲座,根据老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计划。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赵霖认为,有些老年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往往调理比治疗更有效果,而食物是最好的调理。让老人通过日常饮食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活得更健康,更精神,这不也正是老人家追求的吗?
启示之四:老年人精神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老人的精神需求十分丰富,绝不应该让“保健课”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玩具、老年生活专用品、观光旅游、知识学习等等,都能带给老人家精神享受,也有益于老人家智力和身体健康,这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服务市场蕴涵着诸多商机。商家能不能推出一些益智健脑的老年玩具、游戏?能不能多开发一些“傻瓜”型的数码电子产品,让老人家跟上时尚潮流的步伐,不再感到自己被时代遗忘?能不能设计出针对性更强的老年旅游,包括公益性的观光活动?老年教育机构能不能适当扩容,让更多老人在学习交流中获得快乐?
市老龄办副主任黄自说,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有了巨大的提高,但相对而言,社会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着强烈反差,这也反映出政府公共服务的欠缺。如何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正确引导,加强对老年人精神关爱,这些都是相关部门正在思考的课题。
在今年的市老龄委全体会议上,副市长曹当凌针对我市老龄工作的现状也指出,必须带着感情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务实高效地开展老龄工作。事实上,更多的老年人有了精神世界的和谐,我们的社会必然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