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百会
[位置] 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1寸≈33毫米)处,可于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处取穴。
[功能] 开窍宁神、健脑。主治目赤肿痛、耳鸣、发际疮、脱发、斑秃。
[方法] 平刺0.5~0.8寸
上星
[位置] 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若无发际,可先取百会,再向前4寸量取本穴。
[功能] 消肿益颜,安神通窍,对斑秃、头皮搔痒、面赤肿、发际疮有效。
[方法] 平刺0.5~1寸
头维
[位置] 在额角发际直上0.5处。
[功能] 祛风泄火、明目止痛、乌发、刺激该穴,对颞部皱纹、 斑秃、面部疖肿有疗效。
[方法] 平刺0.5~1寸。
印堂
[位置] 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正坐仰靠,于两眉头边线的中 点并对准鼻尖处取穴。
[功能] 祛风热、宁神志、益颜除皱,可防治颜面疔疮、酒渣鼻 、结膜炎、额部皱纹等。
[方法] 针灸时,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可灸,亦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太阳
[位置] 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的凹陷中。取穴时,可正坐或侧伏,于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1寸的凹陷中取穴。
[功能] 疏风泄热、除皱驻春,对眼角皱纹、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口眼涡斜、眼睑下垂有一定的疗效。
[方法] 直刺或斜刺0.3~1寸。
攒竹
[位置] 位于眉毛内侧端的眉头凹陷中。可正坐仰卧;于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穴。
[功能] 泄热明目,润肤益颜,对面部皱纺、角膜白斑、眼肌痉挛有较好疗效。
[方法] 平刺或斜刺0.5~0.8寸。
丝竹空
[位置] 位于眉毛外端的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仰靠或侧伏,于眉梢处凹陷中取穴。
[功能] 清利头目,除皱祛斑,针刺本穴位,可防治鱼尾纹、角膜白斑、睑闭不合、倒睫、目赤肿痛。
[方法] 平刺0.5~1寸。
睛明
[位置] 位于目内眦上方的凹陷中。取穴时,正坐或仰卧,于目内眦内上方0.1寸,靠近目眶骨内缘处取穴。
[功能] 清热明目、除皱益颜,可防治斜视、突眼、目赤肿痛、额部皱纹。
[方法] 用针刺时,用左手把眼球推向外侧固定,沿眼眶边缘直刺0.3~0.5寸,但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此穴禁止灸疗。
瞳子
[位置] 位于目外眦外侧、眶骨外缘的凹陷中。取穴时,须仰卧或正坐仰靠,于目外眦旁约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取穴 。
[功能] 能通络明目、疏风散热,对鱼尾纹、口眼歪斜、角膜炎有较好疗效。
[方法] 可平刺0.3~0.5寸,可灸。
四白
[位置] 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的凹陷中。取穴时,须正坐或仰卧,两目向前平视,于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取穴。
[功能] 祛风明目、疏肝利胆、益颜除皱,对颜面皱纹、目翳有疗效;若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等穴,可治疗面瘫。
[方法] 直刺0.2~0.5寸。
地仓
[位置] 位于口角外侧旁开0.4寸。取穴时,须正坐或仰卧,于口角水平外侧直线与正视瞳孔垂线之交点处取穴。
[功能] 祛风通络,润肤消疔,对流涎、唇颊部痤疮等有一定的疗效。
[方法] 直刺0.1~0.2寸。
迎香
[位置]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处;取穴时,须正坐仰靠或仰卧,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取穴。
[功能] 清热散风、通鼻窍、润肤泽面,可治疗痤疮、口眼歪斜、口疮、酒渣鼻、唇肿、面痒浮肿、面部皱纹、颜面疔疮。
[方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颊东
[位置] 位于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的咬肌隆起处;取穴时,须正坐仰靠或侧卧,上下齿用力咬紧,有一肌肉凸起,放松时在其凹陷中取穴。
[功能] 祛风通络、利牙关、洁面、对牙痛、颊肿、口噤不语、面瘫、三叉神经痛,有一定效果。
[方法] 平刺0.5~1寸。
风池
[位置] 位于胸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取穴时,须俯伏或正坐,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中、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取穴。
[功能] 聪耳明目、疏风解热、止痒、对目赤痛、迎风流泪、耳鸣、脱发、斑秃、荨麻疹有效。
[方法] 针刺时,针尖向双侧眼球方向斜刺0.5~1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