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归宿。似乎爱情是江河,婚姻是大海,江河入海流,顺理成章的事。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
听听千古的呼唤吧: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这里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愿,就是希望盼望渴望,因为它难以成为现实;二是为什么愿,因为爱情和婚姻难以兼融。所以,这深情的呼唤,从远古传到今天,并将从今天传向历史的明天,成为永久的期盼。
说爱情和婚姻难以兼融,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兼融。比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就使爱情与婚姻融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的统一。但,这只是少数。
从类别看,婚姻和爱情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婚姻属于社会的,它需要的条件是:出身、地位、经济、外貌等等,就是说它要的是硬件,是物质的;爱情属于个人的,它需要的条件是:气质、素养、品性以及是否相投相契相知相爱等等,就是说它要的都是软件,是精神的。属于社会的,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众多社会因素如三姑四姨五父六亲人人点头,个个同意;属于个人的就简单多了,只要心灵许可就行。
著名影片《罗马假日》也许是最能体现这一深刻内涵的。公主安妮在罗马私自出游,邂逅记者乔而坠入情网,她与乔气质相近心灵相通,便深深地爱上了他。但她同时明白,她是无法把乔带进她那个坚固的社会框架,她所有的社会因素也不可能接纳他,因此,在那短暂的人生一瞬里,她全心全意地投入,爱得真,爱得切,爱得甜,爱得苦,爱得痛。这本是一部轻喜剧,我每每从中读出酸苦和凄然。
婚姻是社会因素,它需要稳定;爱情是个人行为,往往灵动多变。80年代谌容女士有篇著名小说叫《懒得离婚》,就深刻地揭示了婚姻的社会性和稳定性。一个家庭中,爱的细胞即使全部坏死,他们的婚姻,仍然在社会的框架中坚如磐石。这些夫妻不是不想离婚不愿离婚不敢离婚,而是懒得离婚,一个“懒”字,包含多少酸涩?要冲破坚固的社会框架,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社会允许吗?社会不允许你能容易办到吗?人生苦短,懒得折腾。
当灵动的心在稳固的框架中不再灵动,它只好偷偷溜出框外;当爱情的枝条受到禁锢花朵不能绽开,它也只好悄然旁枝逸出;当沉闷的屋子沉闷得喘不过气来,屋里的人就只好从窗口探出头来看一眼窗外景致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也许,婚外情就是如此诞生的。如果说,婚姻需要以忠诚为基础,那么,爱情则是在类比中产生的。爱情,从降生人间的第一天起,它就是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一百多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分析了各种家庭、婚姻之后说:只要一夫一妻制存在,卖淫和通奸就会伴随着存在。这是人性使然啊。我在这里还补充说:当爱的小溪不再流动,婚外情就会在寂寞的湖水底下悄悄流动。
爱情的花朵是娇艳的,也是脆弱的,容易凋谢的。不要怀疑初恋情人们的山盟海誓的真诚,不要嘲笑恋人们言语的疯狂,那每一句话都是火热的,也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那“爱你一万年”、“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誓言,每一个字都是执着的,掷地有声的。但是,每个人必须从心里承认:与恋人的第二次吻、第三次吻,第N次吻,都无法与第一次吻相提并论。十分细小的感觉区别,动摇着爱的根基,当人们有意或无意感到爱的危机,就用婚姻的框架将其固定。婚姻象冰箱,它使爱不腐烂不坏掉,但想不到的是,它把爱冻得冰凉。
爱情的火花,有时是一闪即逝的,有时是悄然埋藏心底的,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恒久绵长的。当有情男女初见的一刹那间,如惊鸿一瞥,如闪电划破长空,尽管一闪即逝,但它却照彻整个人生的天空。就在那一瞬间,一颗绿色的种子同时埋进两颗心田。种子能否发芽、破土,当看空气、水份以及是否适宜的土壤。即使永远不能发芽,它也不会自行消亡。张爱玲有篇十分动人的小散文《爱》,写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桃树,住对门的年轻人走过来,离她不远站定了,只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各自走开了。几十年后,这个女孩子经历了无数惊险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在那个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个年轻人走来,站定了,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五十年代有部非常著名的电影,叫《李双双》,里面有一句更加著名的台词:“先结婚,后恋爱”。这句台词影响了中国几十年的婚姻,也体现了强者的霸气和弱者的无奈。那个不短的时期,许多由组织安排的婚姻,不都是“先结婚,后恋爱”吗?在我看来,结婚当然是事实,恋爱却未必有过。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几十年不都和睦共处,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吗?不是同样亲密无间、白头谐老吗?诚然。但是,她们真的有过爱吗?真的享受过爱的甘甜吗?没有。也不可能有。婚姻只能形成习惯,却无法产生爱情。我有一辆自行车,骑了十多年,我与它一刻也不能分离,前些时不幸被盗,我几天吃不下饭,几夜睡不好觉,到现在还刻骨铭心地思念它。我与它有爱情吗?
婚姻是一种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行为;而爱情却是一个活泼的小精灵,一个生活在浪漫世界里的小精灵,她喜欢无拘无束。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小精灵,她往往是失败的。不是失败于难成眷属的遗憾,便是失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不同的是,前者留下无尽的美,使人缱绻;后者只有无奈和苍凉。钟书先生的《围城》,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最深最美的却是一闪即逝、着墨不多的唐晓芙,令人痛心的是,美丽动人的唐小姐,失败于难成眷属的遗憾。前几年有位好事者续写了一部《围城后传》,补写唐晓芙与方鸿渐前偶后离,尽管书尽沧桑,写透了失败于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和无奈,却失掉了原来的美感——缺憾之美呀。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千古的期盼;“愿天下眷属都是有情人”,也只是今人的良好愿望。就因为,爱情与婚姻难以兼融。我说这些并不是让人们对婚姻失去信心,都去寻找婚外情,从中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藉,而是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个中奥妙,在婚姻中创造永久的爱情。比如,爱情的花朵是脆弱易凋的,双方就勤浇灌,细呵护;比如,爱情是喜新厌旧的,就时刻注意以一个全新的自我展现在对方面前,千万不要以为结婚了,就不在乎形象,婚姻中的男女,往往是在一些细节中渐渐失去对方;比如,爱情是在类比中产生的,就共同不断努力,充实自己,更新自己,使自己在同类中、同阶层中出类拔萃;比如,爱情是活泼而喜欢流动的,就时刻注意营造气氛,制造情调,让自己的婚姻生活如一条活蹦乱跳的小溪……
听听千古的呼唤吧: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这里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愿,就是希望盼望渴望,因为它难以成为现实;二是为什么愿,因为爱情和婚姻难以兼融。所以,这深情的呼唤,从远古传到今天,并将从今天传向历史的明天,成为永久的期盼。
说爱情和婚姻难以兼融,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兼融。比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就使爱情与婚姻融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的统一。但,这只是少数。
从类别看,婚姻和爱情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婚姻属于社会的,它需要的条件是:出身、地位、经济、外貌等等,就是说它要的是硬件,是物质的;爱情属于个人的,它需要的条件是:气质、素养、品性以及是否相投相契相知相爱等等,就是说它要的都是软件,是精神的。属于社会的,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众多社会因素如三姑四姨五父六亲人人点头,个个同意;属于个人的就简单多了,只要心灵许可就行。
著名影片《罗马假日》也许是最能体现这一深刻内涵的。公主安妮在罗马私自出游,邂逅记者乔而坠入情网,她与乔气质相近心灵相通,便深深地爱上了他。但她同时明白,她是无法把乔带进她那个坚固的社会框架,她所有的社会因素也不可能接纳他,因此,在那短暂的人生一瞬里,她全心全意地投入,爱得真,爱得切,爱得甜,爱得苦,爱得痛。这本是一部轻喜剧,我每每从中读出酸苦和凄然。
婚姻是社会因素,它需要稳定;爱情是个人行为,往往灵动多变。80年代谌容女士有篇著名小说叫《懒得离婚》,就深刻地揭示了婚姻的社会性和稳定性。一个家庭中,爱的细胞即使全部坏死,他们的婚姻,仍然在社会的框架中坚如磐石。这些夫妻不是不想离婚不愿离婚不敢离婚,而是懒得离婚,一个“懒”字,包含多少酸涩?要冲破坚固的社会框架,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社会允许吗?社会不允许你能容易办到吗?人生苦短,懒得折腾。
当灵动的心在稳固的框架中不再灵动,它只好偷偷溜出框外;当爱情的枝条受到禁锢花朵不能绽开,它也只好悄然旁枝逸出;当沉闷的屋子沉闷得喘不过气来,屋里的人就只好从窗口探出头来看一眼窗外景致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也许,婚外情就是如此诞生的。如果说,婚姻需要以忠诚为基础,那么,爱情则是在类比中产生的。爱情,从降生人间的第一天起,它就是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一百多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分析了各种家庭、婚姻之后说:只要一夫一妻制存在,卖淫和通奸就会伴随着存在。这是人性使然啊。我在这里还补充说:当爱的小溪不再流动,婚外情就会在寂寞的湖水底下悄悄流动。
爱情的花朵是娇艳的,也是脆弱的,容易凋谢的。不要怀疑初恋情人们的山盟海誓的真诚,不要嘲笑恋人们言语的疯狂,那每一句话都是火热的,也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那“爱你一万年”、“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誓言,每一个字都是执着的,掷地有声的。但是,每个人必须从心里承认:与恋人的第二次吻、第三次吻,第N次吻,都无法与第一次吻相提并论。十分细小的感觉区别,动摇着爱的根基,当人们有意或无意感到爱的危机,就用婚姻的框架将其固定。婚姻象冰箱,它使爱不腐烂不坏掉,但想不到的是,它把爱冻得冰凉。
爱情的火花,有时是一闪即逝的,有时是悄然埋藏心底的,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恒久绵长的。当有情男女初见的一刹那间,如惊鸿一瞥,如闪电划破长空,尽管一闪即逝,但它却照彻整个人生的天空。就在那一瞬间,一颗绿色的种子同时埋进两颗心田。种子能否发芽、破土,当看空气、水份以及是否适宜的土壤。即使永远不能发芽,它也不会自行消亡。张爱玲有篇十分动人的小散文《爱》,写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桃树,住对门的年轻人走过来,离她不远站定了,只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各自走开了。几十年后,这个女孩子经历了无数惊险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在那个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个年轻人走来,站定了,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五十年代有部非常著名的电影,叫《李双双》,里面有一句更加著名的台词:“先结婚,后恋爱”。这句台词影响了中国几十年的婚姻,也体现了强者的霸气和弱者的无奈。那个不短的时期,许多由组织安排的婚姻,不都是“先结婚,后恋爱”吗?在我看来,结婚当然是事实,恋爱却未必有过。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几十年不都和睦共处,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吗?不是同样亲密无间、白头谐老吗?诚然。但是,她们真的有过爱吗?真的享受过爱的甘甜吗?没有。也不可能有。婚姻只能形成习惯,却无法产生爱情。我有一辆自行车,骑了十多年,我与它一刻也不能分离,前些时不幸被盗,我几天吃不下饭,几夜睡不好觉,到现在还刻骨铭心地思念它。我与它有爱情吗?
婚姻是一种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行为;而爱情却是一个活泼的小精灵,一个生活在浪漫世界里的小精灵,她喜欢无拘无束。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小精灵,她往往是失败的。不是失败于难成眷属的遗憾,便是失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不同的是,前者留下无尽的美,使人缱绻;后者只有无奈和苍凉。钟书先生的《围城》,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最深最美的却是一闪即逝、着墨不多的唐晓芙,令人痛心的是,美丽动人的唐小姐,失败于难成眷属的遗憾。前几年有位好事者续写了一部《围城后传》,补写唐晓芙与方鸿渐前偶后离,尽管书尽沧桑,写透了失败于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和无奈,却失掉了原来的美感——缺憾之美呀。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千古的期盼;“愿天下眷属都是有情人”,也只是今人的良好愿望。就因为,爱情与婚姻难以兼融。我说这些并不是让人们对婚姻失去信心,都去寻找婚外情,从中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藉,而是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个中奥妙,在婚姻中创造永久的爱情。比如,爱情的花朵是脆弱易凋的,双方就勤浇灌,细呵护;比如,爱情是喜新厌旧的,就时刻注意以一个全新的自我展现在对方面前,千万不要以为结婚了,就不在乎形象,婚姻中的男女,往往是在一些细节中渐渐失去对方;比如,爱情是在类比中产生的,就共同不断努力,充实自己,更新自己,使自己在同类中、同阶层中出类拔萃;比如,爱情是活泼而喜欢流动的,就时刻注意营造气氛,制造情调,让自己的婚姻生活如一条活蹦乱跳的小溪……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