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护理保健 >> 宝宝夜醒的原因与护理

宝宝夜醒的原因与护理


www.cnkang.com  2013-5-27  北方网    
核心提示:宝宝夜醒的原因与护理   蹦蹦最近睡觉不象以前那么易哄了,醒后不睁眼,哼哼唧唧,以往大人抱抱就睡了,可现在一抱反而更清醒,扭着头找妈妈。一般要吃上母乳才可以睡……

  蹦蹦最近睡觉不象以前那么易哄了,醒后不睁眼,哼哼唧唧,以往大人抱抱就睡了,可现在一抱反而更清醒,扭着头找妈妈。一般要吃上母乳才可以睡。有一天吃了两口母乳没吃出来奶,我又与老公说了两句话,他被唤醒,竟然很少见地哭吵起来。之后就伸手要拍橱子,只好陪他玩了一个小时后才哄睡。

  查阅整理了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以下这些信息非常有启发。尤其对于10个月到两岁的较大婴幼儿比较有帮助。

  “人类的正常睡眠,一般是由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再到浅睡眠期,这样反复几个周期构成,宝宝也同样。先是进入深睡眠,这时宝宝睡得特别熟,不容易吵醒,一般持续70-120分钟,然后转入20-30分钟的浅睡眠,一夜如此交替3-5次。

  新生儿时期,婴儿的睡眠时间长,浅睡眠和深睡眠各占50%,我们常见到婴儿睡着有微笑、皱眉、吸吮等动作,这就是婴儿在浅睡眠期。婴儿的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周期很短,而且次数多,伴有不太能分清昼和夜,特别是出生的第一个月。随着婴儿的成长和脑神经的发育完善,婴儿的总睡眠时间相应减少,渐渐养成夜里长睡白天小睡的节律,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的周期也相应延长,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相应提高。专家认为:12-24个月的孩子应一夜睡到天亮,白天小睡1-2次。

  宝宝在浅睡眠期有各种动作,有睁眼、吸吮、翻身、哭啼,有的还会抬头张望。随着宝宝的长大,白天活动增多,晚间浅睡眠期的表现除了肢体转动外,还会有梦语、夜哭等,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即使睁眼也是无光的。排除生理性原因外,一般几分钟后,又能进入深睡眠期。也有不少孩子醒来后张着眼睛躺在黑暗中,不声不响,过一会儿就自己又睡着了。大部分宝宝即使小便、喝水后,也能很快入睡。

  其实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只是宝宝不知道黑夜中必须躺在床上,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差,醒来后,有的哼哼唧唧找妈妈;有的哭吵一顿;有的则干脆坐了起来。

  而大人碰到这种现象,首先担心宝宝会不会病了,抱起宝宝仔细检查,或者心疼地又拍又哄。或者问他是不是小便、是不是喝水、是不是想吃什么等等,这就喊醒了浅睡眠期的宝宝,使他从迷糊的半梦半醒状态中彻底清醒过来。多次进行后,就造成宝宝到时夜醒的习惯。

  有时宝宝夜间哭闹不停,家长甚至还会拿出白天孩子喜欢的玩具给他,这样就更唤醒了他,于是出现了夜间玩耍的孩子。也有的家长递上奶瓶试试,宝宝叼到了奶头实际是找到了安慰物,而家长却以为他饿了。于是出现了迷迷糊糊、吃吃停停的现象,一奶瓶的量正好是他由浅睡眠期进入深睡眠期的时间。

  妈妈在宝宝出现半夜起来的情况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当宝宝在浅睡眠期出现各种动作、声音时,家长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去关心,让他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期。千万不要应答、或有大的声响惊醒他。

  2、当宝宝醒来哭叫时,在确定他没生病后,就慢慢放下他,但不要说话,用手抚摸、轻拍他,同时关灯。用奶瓶的宝宝可以喝点水,但不能坐起来。

  3、绝不能和宝宝玩耍。让他上床睡觉,即使他大哭大闹也不要理。第一次他可能哭好久,但几天后就安静地睡觉了。

  随着宝宝的生理发育,慢慢会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当然宝宝病理性的夜醒得另当别论。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