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 资讯 男性 女性 生活 母婴 疾病 美容 整形 减肥 保健 体检 心理 中医 医学 药学 药品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幼儿护理保健 >> 常见病护理

常见病护理


www.cnkang.com  2006-9-23 17:34:00  中国康网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可见到脐部有小圆形肿块突出,小的像樱桃,大的像核桃。当孩子安静躺卧时小肿块会消失,当咳嗽、哭闹时小肿块又会鼓起。如果用手轻轻按压,就能压下去并可听到“咕嘟”声响,能感到一股气挤回到腹内。医学上称之为“脐疝”。发生脐疝的原因是新生儿期的腹部肌肉相对没有肠道肌肉发育得好,脐孔两边的腹直肌还没能合拢,脐孔由一层薄薄的瘢疤性皮肤复盖,收缩不好。当新生儿啼哭时,腹压增高,腹腔内的肠子就向脐环鼓出到皮下,而形成脐疝。
  脐疝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早产儿发生较多,一般不会带给孩子疼痛和痛苦。绝大嗍牮藁级恍枞魏沃瘟疲孀旁铝湓龃蟆⑻淇藜跎佟⒏辜≡銮亢推昊肥招。?岁左右自愈。只有个别脐环不大而疝出,肠子进入疝囊内回纳不进腹腔,出现肠梗阻的呕吐、便秘、剧哭等患儿,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有些母亲用钱币包布压在脐疝上,有些母亲用胶布粘贴牵拉,都是不可取的办法,反而会损害脐部皮肤,引起破损或水泡。
  脐炎:
  新生儿的脐部易潮湿,是细菌繁殖的部位。当尿布不及时更换,尿液浸润了脐部,或是脐部被摩擦而破损,或是脐部不保持清洁等。由于护理不当而造成脐部红肿,局部有渗血,有脓性分泌物,或局部闻到气味,出现硬结者,使脐部因受感染而发炎,即为脐炎。
  新生儿的抵抗力差,一旦细菌入侵脐部,就可沿着脐带残端的血管进入血流,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发为腹壁蜂窝组织炎,甚至造成全身感染,扩散成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不可忽视,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新生儿出生后的脐部护理极为重要,必须经常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每天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揩脐部和脱落后的脐轮部,就不会发生脐炎了。 
  红臀:
  凡用尿布的新生儿都有发生尿布皮炎的可能。主要是由于潮湿的尿布经常与皮肤摩擦所致。轻者皮肤发红,重者有丘疹、疤疹,继发感染或溃疡。这是因为尿或粪的排泄物中的尿素经细菌分解成碱性的氨刺激皮肤所致。不正常的粪便产生脂肪酸,也会刺激皮肤而引起发炎,医学上称为“红臀”,通俗称“红屁股”。 
  防治“红臀”的方法主要是勤换勤洗尿布,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与干燥,每次撒尿或大便后要用温水洗臀部,并用干软纱布擦干水份,然后涂上蒸熟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等均可)或凡士林。其作用是使油脂将尿液与皮肤隔开,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发现“红臀”要及时治疗,如皮肤已经溃破,可在局部涂上金霉素或抗生素油膏消炎。天暖季节可以将新生儿臀部暴露在直射的日光下晒10~15分钟,使局部皮肤干燥。经过10天左右的暴露疗法,会逐渐痊愈。遇天冷季节可以在40W光或60W光的电灯光下照射臀部,每次10~15分钟。但臀部不宜离灯太近,以免烫伤。
  鹅口疮:
  新生儿口腔粘膜很薄嫩,容易擦伤和感染,若受到霉菌的感染,就会在口腔内出现白色小点,逐渐地融合成大片白膜似的奶块,这种口腔疾病称为“鹅口疮”。
  为了预防新生儿患鹅口疮,不要用布擦洗孩子的口腔,奶具要保持清洁。母乳喂养前,母亲要先洗手,擦净乳头后再喂奶。如果家庭成员患有皮肤癣病者,要防止霉菌传给孩子。特别是患鹅掌疯的人,不要直接接触新生儿,以防感染。
  新生儿患了鹅口疮,会感到不舒服,以至影响吃奶,有时还会烦躁不安、精神不好,甚至发烧,必须及时治疗。治疗时可每天用1%的紫药水(龙胆紫)涂患处2~3次,此法疗效好,几天后会自愈。也可以采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也有疗效。千万不要用一般的抗菌素,因为这种霉菌就是引起皮肤癣病的“白色捻珠菌”,若用了,不但不会减轻症状,反而会加重霉菌感染。此外,还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C,并多喝开水,以增加粘膜的抵抗力。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病菌侵入血液循环中,大量繁殖的一种严重疾病。感染的途径可以在子宫感染、分娩时感染和出生后感染。
  子宫内感染是由于母体患有感染性疾病,病菌通过血液循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也可经过被病菌污染的羊水使胎儿感染,引起败血症。
  分娩时感染是由于分娩过程出现羊膜早破,病菌经过破裂口侵入胎膜腔感染胎儿。个别的因老法接生、分娩时消毒不严而感染。
  出生后感染是通过脐带、皮肤或口腔粘膜等途径的病菌进入新生儿体内而引起感染。
  子宫内及分娩时感染的败血症,大多在出生3天内发病,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感染为主。出生后感染的败血症发病较晚,大多在出生5天左右发病,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发病。
  新生儿的免疫机能尚未成熟,白细胞与病菌作斗争的能力差,一旦感染后,病菌会很快地通过皮肤及粘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散到全身而形成败血症。使新生儿病势出现快,面色苍白发青,不吃、不哭、精神萎蘼,出现黄疸并逐日加重。体温不恒定,多数体温不升,也有超高热达成40~42℃现象。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皮肤有出血点。如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败血症能治好。 
  最重要的是及早预防。注意不要用布擦口腔粘膜,不用针去挑“板牙” 而损伤口腔粘膜,不使脐带受污染。平日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有无感染。遇感染时要及时治疗,这样就能减少发生败血症的机会。
  头颅血肿与产瘤:
  胎儿娩出时,颅顶与母亲骨盆相擦,骨膜下面血管受挫伤而引起出血,血流积聚于颅骨和骨膜之间即成头颅血肿。血肿部位在顶骨或枕骨骨膜下,不超越骨缝界限。约在4~10周内血肿逐渐被吸收,变小,并由边缘向中心变硬,然后变平到消失。
  胎儿出生经过产道时,头部受压引起头颅变形和软组织内血液循环受阻,血液内的水份首先被挤到血管外面造成头皮软组织水肿,称之为“产瘤”。产瘤在出生后就很大,摸上去软绵绵的,手指按压会有凹陷性压痕。水肿在2~3天就迅速吸收,个别的要6~7天才消退,可不用治疗。
  产瘤的水肿部位可随侧睡的方向而改变,而头颅血肿因为骨膜和每块颅骨的边缘相连甚紧,故骨膜下血肿不会随侧睡、不同体位而改变。吸收时间也较产瘤缓慢,个别的要长达3个月以上。头颅血肿也不需特殊处理,能逐渐自愈,除非有其他贫血等情况才需治疗。
  病理性黄疸:
  正常的新生儿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一般会由粉红色逐渐转为黄色。7~10天黄疸退尽。这是黄疸出现早,属正常现象,前面已经提过。假使黄疸出现早,进展快,黄得明显,甚至呈金黄色,或是10天后还未明显消退,20天后还有所加深,那么绝大多数就是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溶血性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溶血性黄疸。由于母体内存在着与其胎儿不配合的血型抗体,此种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其红细胞破坏溶血。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抗体以ABO或Rh血型系统为多见。为了弥补溶血,加快造血,新生儿出生后就可能肝脾肿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病情严重者要及早处理,不能过夜。有贫血、水肿者更要尽快诊治。
  2、核黄疸:当新生儿血中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发生核黄疸。严重的会产生后遗症,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智力落后、牙珐琅质发育不全、听觉和眼球运动障碍、抬头无力等。此病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早期病状,积极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疗效。
  3、肝炎综合征: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或各种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黄疸,出现在新生儿早期。新生儿肝脾肿大,尿色深,大便黄,亦可能发白。黄疸持续不退要引起重视。
  此外新生儿感染(包括败血症)不但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还可有溶血现象。感染控制后,黄疸可消退。
  有的新生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黄疸,因母体内所含的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由于血清胆红素的含量不太高,不致损害神经。新生儿是健康的,可不必停止人乳喂养。人乳黄疸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不妨改换人工喂养3~6天后血清胆红素即可恢复正常。
  以上情况概括了肝细胞性黄疸。
  4、先天性胆管闭锁: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1~2周出现黄疸尚轻,以后逐渐加深、肝脏增大、尿色黄、粪转灰白色。应求医诊治,若需手术,时间最好在3个月内。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皮下脂肪内所含的未饱和脂肪酸少,饱和脂肪酸较多,熔点高,容易发生凝固形成硬肿症,常见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多见于冬季寒冷时。主要表现吸吮困难、不吃、不哭、全身发凉、体温不升、活动减少、反应差。硬肿部位发展顺序是先从下肢小腿、大腿开始,向上延伸到臀部、躯干、继而延至面颊和上肢。皮肤发硬,不易被捏起,手指压后有凹陷,肤色呈暗黄色,重者为青紫色。一般发病于新生儿出生一周内,轻度的硬肿症经及时治疗后会痊愈。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常可并发肺炎、败血症、肺出血而死亡。因此要注意早期预防。
  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保暖:尤其对寒冷季节出生的新生儿及早产儿更应悉心护理,生后及时置于暖被中,洗身、换衣及换尿布时,勿使裸体暴露过久。冬季防寒应有保暖设备或用热水袋暖被。
  2、及时喂奶:保证摄入奶量,以免因吃奶少而体内热量不足,遇寒冷而身体热量消耗加多,这种情况容易发病。
  3、避免感染:新生儿在分娩时受产伤、窒息、缺氧以及生后受到感染,都可使体温下降,诱发硬肿症,因此要避免发病,已发病者宜早治疗为妥。 
  脂溢性皮炎
  新生儿头皮上布满厚薄不等的灰黄色油腻痂皮,有痒感,继发感染会出现脓疱。此病患者以肥胖儿居多。应避免用肥皂擦洗,痂皮上可擦2%的水杨酸花生油,每日数次,2~3天后痂皮即可去除。然后擦地塞米松油膏。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这8种女性更容易生男孩

给宝宝选购酸奶必学3招

不良走姿影响孩子大脑

六妙招有效挖掘宝宝记
健康花边
赞助商连接
头条推荐
文章排行
让宝宝长高的5大简单方法 点击数:820
孕期性生活的禁区 点击数:603
新妈妈该怎么清洗乳房? 点击数:584
孕中期的胎儿有意识了吗? 点击数:563
致宝宝性早熟的4类食物 点击数:559
坐月子恢复“完美身材”妙招 点击数:559
宝宝喝牛奶需注意事项 点击数:546
孕期妈妈的“七怕” 点击数: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