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贫血,顾名思义就是指因缺乏造血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贫血。幼儿阶段是这种症状的高发时期,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但父母往往未能及时察觉,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正常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充满了血红蛋白,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及铁。孩子出生后的主要饮食是奶类,一般不容易缺乏蛋白质,铁则不然,无论是母乳还是牛奶制品,含铁量都不高。若父母不注意在婴幼儿的饮食中增加含铁的物质,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同时,如果孩子长期腹泻、呕吐、食欲不振,或有慢性疾病等,致使铁的排出消耗量增加,也会引起婴幼儿营养不良性贫血。
临床上,我们常把血红蛋白在8~12%克时称为轻度贫血,6~8%克为中度贫血,6%克以下为重度贫血。轻度贫血的孩子一般只表现为脸色苍白、精神稍有低迷、爱缠人、食欲不振、体质弱、时常发烧感冒等,父母多以为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容易造成疏忽。但中度以上贫血的症状则较为明显,患儿的脸色煞白,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有的患儿还有异食癖,常喜欢吃墙皮、煤渣、火柴、纸等异物,并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时伴随呼吸脉搏加快,肝脏增大等。重度患儿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心脏增大、手脚浮肿、胸闷气短等症状。还有的患儿体力智力上出现严重倒退现象,本来会说话、会站、会走路,病后都不会了。而且头发出现枯黄、稀疏,哭时无眼泪,大便干燥,化验检查时可发现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也急剧减少,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
治疗营养不良性贫血症的根本是补充相应的造血物质,即铁剂及维生素B12。一般治疗一周左右就会有明显效果,但用药并非长久之计和最有效之法,造血原料的供给根本来源于食物,这是家长们必须牢记的。不少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吃母乳,认为母乳是最好的营养品,但到1岁该断奶时由于宝宝哭闹而不忍心断奶,也不添加饭菜辅食,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得营养不良性贫血。所以,科学育儿是妈妈们应该了解和遵循的,一味溺爱和顺从孩子的意愿反而容易害了他。
据研究表明,鸡蛋黄及青菜里含有丰富足量的铁,动物肝脏的含铁量也较高,所以,可以给婴幼儿适量增加蛋黄、动物肝脏、青菜等食物的摄入,如果是吃奶阶段,则可研泥服用。摄入的原则是循序渐进,要一样一样地添加,不可急于求成,超过孩子消化功能的承受力,反而容易引起宝宝消化紊乱。
下面推荐几例家庭可常做的食物的做法,以治疗婴幼儿营养不良性贫血症:
·生猪骨或羊骨250克,枸杞15克,黑豆30克,大枣10枚,加水煎熬。去骨后视宝宝食量分数次服用;
·猪胃一个、黄芪60克,冰糖适量,炖熟后分数天服用;
·羊肉500克煮熟研泥,山药500克研泥,然后加入用肉汤煮透的粥内;
·把莲子带芯磨成粉,加入桂圆肉、冰糖,按常法煮粥服用;
·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煎水服。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