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养成性教育模式
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2、补偿性教育模式
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式实施的原则
模式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发展性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其次,有些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会涉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问题。有时,对幼儿实施一些心理测量、诊断是必要的。但对这些测量、诊断的运用应特别慎重,因为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主体性原则
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因此,在操作中,应尊重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4、协同性原则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同发展;对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还应特别注意养成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的协同进行。
5、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
而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游戏之中,可以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6、成功性原则
由于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让幼儿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以使他们能较长时间专注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模式的具体实施
从养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教育
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
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
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
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
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补偿性教育模式主要在以下两种:
1、行为问题的矫治
运用奖罚的原则,改变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其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这类方法简单易行,不要求寻找行为问题的根源或提高认知水平,在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幼儿身上运用,大多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通过游戏矫治
为幼儿设立一个特别的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分控制自我。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幼儿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引进的问题较为有效。
1、养成性教育模式
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2、补偿性教育模式
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式实施的原则
模式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发展性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其次,有些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会涉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问题。有时,对幼儿实施一些心理测量、诊断是必要的。但对这些测量、诊断的运用应特别慎重,因为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主体性原则
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因此,在操作中,应尊重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4、协同性原则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同发展;对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还应特别注意养成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的协同进行。
5、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
而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游戏之中,可以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6、成功性原则
由于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让幼儿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以使他们能较长时间专注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模式的具体实施
从养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教育
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
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
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
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
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补偿性教育模式主要在以下两种:
1、行为问题的矫治
运用奖罚的原则,改变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其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这类方法简单易行,不要求寻找行为问题的根源或提高认知水平,在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幼儿身上运用,大多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通过游戏矫治
为幼儿设立一个特别的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分控制自我。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幼儿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引进的问题较为有效。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