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 资讯 男性 女性 生活 母婴 疾病 美容 整形 减肥 保健 体检 心理 中医 医学 药学 药品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幼儿心理 >> 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

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


www.cnkang.com  2006-9-23 17:05:00  中国康网
  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这8种女性更容易生男孩

给宝宝选购酸奶必学3招

不良走姿影响孩子大脑

六妙招有效挖掘宝宝记
健康花边
赞助商连接
头条推荐
文章排行
让宝宝长高的5大简单方法 点击数:820
孕期性生活的禁区 点击数:603
新妈妈该怎么清洗乳房? 点击数:584
孕中期的胎儿有意识了吗? 点击数:563
致宝宝性早熟的4类食物 点击数:559
坐月子恢复“完美身材”妙招 点击数:559
宝宝喝牛奶需注意事项 点击数:546
孕期妈妈的“七怕” 点击数: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