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胎教的历史起源?
胎教的发源地是中国。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例如: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 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这要比希腊学者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胎教观点早一千多年。胎教起源于中国,也得到了外国学者的承认。早在1987年,日本幼儿开发理事会的井深大先生和千叶大学多湖辉教授等人组成的访问团,来我国访问期间,在北京的报告会上,谈到胎教在中国汉代已流传起来,并讲到在朱子的文章中就有胎教方面的东西。而且,井深大先生的一本论述胎教的专著《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书中也是这样肯定的。
到了宋代,名医陈自明在《妇人大一良方》中就立有“胎教论”,对胎教进行了专篇论述。而到明代,胎教学说更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说,并且对清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清代的陈梦雷等人的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就把历代关于胎教学说的内容汇集在一起,立为“小儿未生胎养门”,列入儿科分卷之首来给以强调。就连清代末期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中,也有建立胎教院,以培养聪明后代,提高人口质量的主张。
我国古代,除了一些统治者重视胎教之外,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医学家也都很重视胎教。
例如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的母亲说过这样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即:“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又如三国的魏文帝曹丕,也对胎教的重要作用有其独到之论述。他举例把周成王和汉昭帝在位执政时的政业功绩、个人寿命的长短、作为的大小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强调“胎教”对于培养合格、理想君王的重要作用。
古代教育家重视胎教的记载更多,例如南北朝时的著名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一书的教子第二篇中,就列有“胎教之法”。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教育专著《小学》中,就以“胎孕之教”为首论,认为人受教育应从胎内开始,“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意思是:对孕妇在饮食、睡眠、坐立、所看所听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应连晚上都要请那些诵《诗经》讲历史的人来对孕妇实行教育,这样生下的孩子形貌端正,才能过人。这些实质上是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增强营养和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对胎儿的发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具体要求,是属于现在优生学中的临床优生学和环境优生学的内容。
另外,中国古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对胎教有过分析论述。他通过对母亲心理状态好坪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母亲的道德修养、性格爱好对胎儿有哪些遗传作用等,提出了对胎儿实行教育的具体方法。
至于古代医学家、重视胎教的就更多了。例如隋代著名医生巢元方,唐代“医圣”孔思邈、徐之才,明代的虞博、郭子章、万全等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了胎教的内容与方法。宋代名医陈自明在他著作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就强调指出:“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
2.从计算年龄能想到什么?
人在母体内的这一段时期是很重要的。“哇”的一声,从离开母体时则为诞生。人们常常认为这是一生的开始,但并非如此。我们的生活是在母体内时就已开始。因此,我们寄宿于母体的一刹那才是真正的诞生。所以,准确地说来,人的年龄应把母体内280天计算在内,这样,宝宝一出生已经是10个月了。这10个月是在母腹内度过的。
按照佛教的概念,受胎之时就是诞生之日。因为从人的形态逐渐形成的胎儿起,已经承认他是一个人。实际上;承认不承认胎儿是一个人,是研究零岁教育时的一个关键。
目前,人们了解到婴儿在母体内就具有一些能力,已经能够基于这种知识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研究了。
3.“胎教”从何而来?“胎教”的目的是什么?
胎教为我国首创,是世界教育史和医学史上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发现。
相传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王后之所以能生育出“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的周文王,在于她在怀胎时注意生活起居,修身养性,还坚持晚上请音乐师来唱诗。西汉戴德在所撰《大戴礼记·保傅》中,追述了殷周时代就强调对太子的教育要从胎儿时期开始,并命名为“胎教”。至于什么是胎教呢?
《辞源》中“胎教”辞条,给胎教下了一个定义,谓“旧时说妇女怀孕后,其思想、视听、言行,必须谨守礼仪,予胎儿以良好影响,名为胎教。”可见,胎教就是通过人为措施,使胎儿身心得到更好发展,使后代在生命伊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以期日后成为既健康而又聪明的优秀人才。由于胎教的含义十分广泛及人们进行胎教的自觉程度不同,胎教又常分为广义胎教与狭义胎教,以及有意胎教和无意胎教等。
《胎教与美育》一书对胎教的目的与科学内涵作了详细的辩析。指出:“胎教是指改善人们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通过教育使母儿身心更好发展,达到优生以改善民族素质的目
4.胎教的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胎教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迫切需要了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以便为萌芽生命的发育提供最佳环境、创造最好的条件;通过控制母体内外环境,给胎儿以良性刺激,使其各方面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出生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
5.现代的胎教真正有意义吗?
现代的胎教能够切实教会什么吗?
胎教并不是指要教会什么。所谓胎教是指胎儿教育,很多人将它看成是教给腹内胎儿某种东西,其实不然,胎教用一句话来说,是要为体内的胎儿和母亲提供一个完备优良的环境。
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母亲以一种轻松的心情生活的话,那么,体内的胎儿也会因情感丰富而比较稳定。有人认为过度的紧张会影响胎儿脑部的发达,所以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紧张。这里所说的紧张不仅是指噪音和心神扰乱,而且酒精、香烟、药物、昼夜颠倒的生活也都会构成紧张。
6.狭义胎教与广义胎教有什么不同?
凡在孕期给予胎儿的各种教育皆称之为“胎教”。由于胎教的含义比较广泛,医学上常将其分为广义胎教与狭义胎教。
广义胎教是指对孕妇和胎儿的保健教育。由于胎儿处于器官形成和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没有定型,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即中医所谓“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外象而内感。”这里所说的受外界影响,主要指受母体精神、饮食、寒温等方面的影响。母体的身心是否健康,对胎儿的成长,包括智力与体质的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广义胎教有利于母亲和胎儿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有利于保胎、养胎和护胎等保健措施的实行。
狭义胎教相对于广义胎教来说,偏重于品德、精神与性情的涵养、陶冶和教育方面。主要指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与方法,让孕妇置身于美好的事物、环境和氛围中,不但使孕妇品德高尚、精神饱满、心情舒畅,而且由于“外象而内感”的作用,促进了胎儿智慧、情绪、品质等方面的良好发育。因此,狭义胎教实际上是在广义胎教的基础上,对母亲和胎儿精神世界的优化和美化实施,在胎儿个性的形成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上述可知,广义胎教侧重于母亲和胎儿生理病理的医疗保健,狭义胎教侧重于母体与胎儿的精神健康与心理卫生。其实,胎教既具有生理病理的医疗保健作用,又具有维护精神健康和心理卫生的功能。比较起来,狭义胎教更符合胎教的含义,因此更应引起孕妇的高度重视。
7.有意胎教好还是无意胎教好呢?
有意胎教是指有心思、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在怀孕期间,采用某些方法,创造某些条件,让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得到调养。
无意胎教是说没有特意采取某些方法,创造某些条件,但某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况也能够使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得到调养,在无意中产生了有意的效果。事实上还是无意胎教所占的比例大。
有些孕妇虽然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对胎教一无所知,也未曾有意地去创造某些条件,而是随心所欲,毫无胎教目的去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与嗜好,在这尽情随便的生活当中却能意外的收到胎教的效果,生下的孩子同经过精心施以胎教者所生的孩子,在体质、智力等方面基本或完全一样,或更优于有意进行胎教者所生的子女。
在实际当中,由于孕妇的精神、意向、习惯、嗜好等,在成年以后已基本定型,即便是有意也较难在孕期内强行加以改变。这就需要在孕前多读一些有关胎教的书刊,增加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修养与文明程度,力争使无意胎教转变为有意胎教。虽然有的孕妇收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但这里毕竟带有盲目性,不能和有意胎教相提并论。
8.胎教是迷信吗?
古时候曾有这样一种传说,“喜欢经常打扫、清理房间的母亲会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婴”,“看到失火会生下一个长红斑的男婴”等等。这种传说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是也有它的意义。比如:“喜欢经常打扫、清理房间的母亲会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婴”是告诉我们怀孕期间也要适当活动,并保持好的心情。看到失火会生下一个“长红斑的男婴”这种说法就是在提醒大家,孕妇受到过分的惊吓,或者过度兴奋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
由此我们不能不感叹古人的智慧。这种说法实在比直言不讳地说“怀孕时要适当活动,保持好心情”“不可受到惊吓或者过度兴奋”等等,更容易让人接受。
9.古人真的相信这些吗?
我并不认为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但是人们的这些说法,表达了以此来求得一个更健康的孩子的心愿。古往今来,怀孕期间都是这样,在孩子没生下来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平安无事。所以古时候的人只能去祈求神佛保佑,并恪守老一辈传下来的禁忌。而且通过这些传说,我们也更能理解怀孕期间要加倍注意日常生活的重要。
10.生育与月亮有关系吗?
你就要生下一个聪明、健美的宝宝了,然而生育之谜你了解多少呢?今天简单的介绍一下生育与月亮盈亏的关系,也算做胎教的一个内容吧,因为母亲广博的知识同样会给宝宝以启迪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知道,人体内有许多神秘的生物钟,几个最常见的生物钟现象:摸摸你的脉搏,你会发现它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它静下来,数数你的呼吸,它也是有节奏的。量一量你的体温……。而你最熟翻的生物钟现象。莫过于月经的变化了,它每月一次。
太平洋里有一种绿矾沙蚕,每年10月或11月繁殖一次,年年如此,相差只有几个小时,月盈时集体交尾,斐济人在下弦月就进行捕涝。月勇时刻成熟的绿矾沙蚕,体内鼓鼓地装满配子,整夜疯狂地游动,漂浮在海面上,进行受孕。这种蚕美味可口,斐济人特别喜欢吃。
几百万只虫子,按精确的周期,在月盈时刻,同时达到性成熟,这就充分证明,这类动物的生育性活动,与月亮的盈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那么月亮盈亏与人的性生理活动——受孕又有什么关系呢?
曾经有过这样一支考察队在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叫林索斯,它距最近的南美洲大陆仅有数公里,传说这里的居民是“月亮女儿”,一到风平浪静,月盈皎洁的夜晚,这些月亮女儿便聚集在沙滩上载歌载舞,举行婚礼。
在我国常把美满的姻缘称为“明月思恋”。我们从月下老人、花好月圆等成语中,可以看出明月与婚姻、生育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其中是否有些规律性的东西呢?
提起这个问题,我们就想起我们的祖先,在《内经》中,就叙述了月亮盈亏与生育的关系。
《内经·入子神明篇》说:“月始生,则气血始精,卫气行。月郎满,则气血肌肉坚。月廊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近年来,国外一些医学家通过大量的观察证实,在望月夜(即月勇时),妇女月经来潮出血量成倍增长,在其他朔、上弦、下弦期间出血量要少得多,并认为月亮有盈亏现象,人体内也有“月经钟”。
因此,我们就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月亮的盈亏,与性生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月亮的盈亏现象,被人体用某种方式予以记录,人生活在昼夜交替之中,白天劳动、工作、晚上休息,这就决定了性生活要晚上进行,也就会受月亮盈亏影响,呈现一定的生物钟规律。
月亮盈亏是宇宙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外在力量,它又是怎样作用于性生理活动呢?我们对经络学说是较熟悉的,但是用电子显微镜在人体内是找不到经络的。在宇宙中,就有磁场、光、电、波在人体上出现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来调节人体的功能活动。所以,月亮盈亏现象对人生理影响暂时还是一个谜。虽然这个谜,我们还不能完全揭示,但是它对生育现象的研究还是有着科学意义的。
美国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大多数胎儿是在7~9月受孕的,也有人会说,这3个月不冷不热,是人为选择的。但无独有偶,猴子也多在这个时期怀孕。后来有人专门研究男子体内睾丸酮量,发现在9月达高峰,而精子数在这些月份却比平常少20%,这就证明了这些时间性生活次数增加。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