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胎教是没有必要的刺激
朱宗涵指出,让孕妇听音乐、朗诵诗歌,对母亲的心情应该是有益处的,但这不是对胎儿的“教育”,不会使儿童更聪明。“胎教”对胎儿的发育会不会有利,目前都没有科学的证据来证明。因此我们不提倡胎教。我们提倡在怀孕期间为胎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它包括良好的营养,避免怀孕期的感染,保障母婴安全,父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抽烟,不喝酒),母亲良好的心理状态,定期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保健等,这是最重要的。
朱宗涵说,胎儿的发育建立在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的一个生物进化的基础上,一个胚胎在母亲子宫内发育,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学术界称为“程序化”。这个程序经过了几十万年自然的筛选和淘汰优化的过程,没有必要人为地去干预这个过程,去添加额外的刺激。保持胎儿正常发育的环境,让其遵循自然的规律就行。
目前,有些孕妇因为工作的压力等,会产生情绪的波动,我们应该适当地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为母亲缓解这些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这种干预是干预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而不是干预胎儿自然地在宫内发育和成长的过程。
胎教能否促进大脑发育
正方:胎教促进胎儿大脑细胞发育
刘泽沦指出,有感觉不等于有知觉,知觉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的,是在出生以后才建立的。
胎儿有感觉的时候要给他刺激,日本东京大学对猩猩做实验发现,绝对安静的环境对胎儿的发育不好。一个人智力的优劣与神经元的发育直接关联。因为,脑神经元有一个大的分支称为轴突,有很多小的分支称为树突,两个神经元之间依靠轴突。树突相互接触形成一种叫“突触”的联系,信息就是这样在大脑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
刘泽伦解释说,胎儿能接受声音,通过腹壁抚摸有触觉,这些所谓的听觉、触觉实际上是接受刺激产生了电脉冲。电脉冲在神经细胞里传导时,每个细胞中心往外会延伸树突,使细胞跟细胞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电脉冲的循环途径,产生感觉。如果胎儿没有接受声音或者抚摸的刺激,就没有相应的电脉冲在细胞内的传导,大脑细胞也就不会因此伸展出树突,也就不能形成丰富的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
因此,给胎儿进行音乐、触摸、光照刺激都是丰富胎儿环境的一种手段,属于良性的适宜的刺激。这些良性的刺激,会刺激胎儿的感觉器官,引发感觉器官产生电,电在细胞的传导过程中会使胎儿的神经元增多,树突稠密,突触数目增加,将来大脑网络就会丰富,这就有利于大脑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维护和促进。
刘泽伦说,有人曾对小白鼠做过实验。有两只小白鼠,体重一样,营养、饲料一样,但给一组小白鼠丰富的刺激包括声、热、光等,另一组小白鼠不给刺激。两组小白鼠出生以后,对他们进行迷宫实验,将它们同样放在一个只有一个出口的、密封的环境中,它们的表现就不一样。其中没有接受刺激的小白鼠在迷宫里老是记不住方向,会老是在一个地方碰壁,而另外一组小白鼠在碰壁之后就知道不再往相同的地方跑,并且接受刺激的小白鼠最终走出了迷宫。后来,将这两只小白鼠解剖了以后发现,碰壁之后知道转换方向的小白鼠就是孕育期间受到刺激较多,生存环境丰富的小白鼠,它的脑细胞丰富,树突较多。
刘泽伦认为,过去人们提到营养不好会使脑细胞数量减少,造成智力低下,身体痴呆,现在一般孕妇不会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但大脑细胞树突的多少和形成联系的多少对大脑网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反方:胎教是否促进胎儿大脑发育还需科学论证
音乐胎教对孕妇甚至是胎儿是否有用,究竟有多大的用处,需要一个科学的论证。丁宗一教授指出,一个科学的、严谨的论证过程首先要经过设计实验,然后找出处理数据的统计学方法,最后明确它所验证的因果关系。从80年代初提出胎教至今,已有20多年,但这期间,所谓的一些胎教的专家很多只是通过没有严格设计的观察得出结论,没有合格的研究报告,也没有在国家权威医学杂志上以论著的形式发表。这样看到的效果并不足以证明那就是真正存在的现象。这里必须经过严格的因果关系论证。也就是说,别人(包括世界不同地区的研究人员)再重复你介绍的方法时,也同样获取了类似的数据,它所呈现的那些规律要经受时间、空间的考验。
丁宗一说,一般来讲,医学中的理论、技术和药品,要用于人类,首先必须经过动物实验,在没有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临床的3期验证,证明有无毒副作用,最后才可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有关部门的批准。如果没有经过这样一个严格的过程而直接用于人,也是违反医师道德法则的。
丁宗一指出,研究胎教的人所介绍的国外材料大多没有具体文献,他们的宣传材料中往往用“国外有资料表明”的字样一带而过。事实上,严肃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在国际或国内权威学术杂志以论著形式发表,才可被引用。其用来论证的数据应该有严格的定义和解释。
进行音乐胎教,所选取乐曲的入选标准是什么?音量应该是多大?进行抚摸胎教,所用的抚摸的力度又是多大?这些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可度量、可重复的数据。有些胎教专家指出,音乐胎教的音量和抚摸胎教的力度应该是适中的,那么,这个适中又应该如何去衡量?其正常值是多少?是怎样制定的?何时颁布的?是按某一年龄孩子的标准?还是成人的标准?
丁宗一还指出,目前从事胎教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大多是妇产科的临床医生,按照我国医师法规定,行医者必须是职业医师,他所采用的方法要经过科学的论证。但实际上,现在从事胎教的人并没有胎教的医师执照。如果将胎教归于妇产科,妇产科里是否包括胎教的技术呢?这都需要科学的论证。
什么是超常儿
正方:接受科学胎教的孕妇生出超常儿
马诺然出生在北京一个公务员的家庭,她出生后12天做了一个90度的侧翻。按照孩子体格和神经发育,一般来说,只有3个月以后的孩子才能翻身。当时,马诺然的父母和医生都认为,孩子的翻身是偶然的,但马诺然在满月那天,又做了一次90度的侧翻。小儿科的医生检测她的体格,评价她的神经,都反映她的神经功能是超常的。
北京电视台的李燕接受了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计划之后,也生了一个超常孩子。孩子在8个月大的时候,爷爷抱他出去玩,听到别人喊“擦油烟机”,孩子就能学着叫“擦油烟机”。在电梯里,碰到一个老人,孩子叫她奶奶,人家没理他,孩子生气了,就“踢”了老人一脚。
刘泽伦介绍说,这些生出超常孩子的家长,在孕期都接受过正规的儿童早期发展培训,他们通过营养以及音乐、抚摸等方面的刺激给胎儿的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使胎儿的灵敏度高,肌肉力量强壮,因此他们抬头、行走、爬行、语言等要比没有接受音乐、抚摸刺激的孩子早。
早在1996年,刘泽沦曾做了一个“胎儿大脑促进方案临床实验”。选择了220位年龄在25~31岁、妊娠期无妊娠中毒症或任何疾病、孕第一胎的孕妇。从孕12周起,全部经检测并控制血微量元素(铁、钙、锌、铜、碘)在正常值。220人都获得充足和完善的蛋白质饮食,其中69人从孕16周起至分娩,餐后吃DHA。从孕24周起直到孕38周,这220名孕妇每晚给胎儿听胎教音乐;用手轻触轻叩胎儿躯体;用手电紧贴腹壁向宫内照光,并在胎儿出生后做新生儿20项行为的神经测评。
结果发现,在胎儿的视听定向反应(看脸或红球时,眼睛和头的追随转动;听到“格格”声时,头转向声源一侧)、颈肌主动肌张力(头竖立)等指标中,胎教组和“胎教+DH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头竖立时间长短的比较中,吃DHA的胎教组还明显优于不吃DHA的胎教组。这说明该实验对胎儿施加的声、光、触摸等环境刺激,能促进胎儿大脑发育,而DHA的增补,更有利于胎儿大脑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
反方:小孩12天侧翻并不能证明什么
朱宗涵指出,我们在对婴幼儿心理行为、认知发育不太了解的时候,曾经把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育列为儿童早期发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但现在的研究证明,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个体的差异是很大的,早几个月走路和晚几个月走路的小孩,长大之后在走路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并不是说早走路的小孩将来就会成为长跑运动员。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比别的孩子会说话要晚很多,但这对他后来的智力发育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他最终还是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
对孕妇对胎儿进行语言胎教,朱宗涵也认为缺乏科学依据。他说,胎儿的父母亲天天在说话,如果说胎儿能感知,这么多的语言刺激还不够吗!
朱宗涵指出,目前,人们总是只用“均数”这个单一的办法来评价一个小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导。这会忽略了很多正常的个体差异,使人们在确定“孩子是正常的差别还是异常的差别,是永久的损害还是暂时的问题”带来了很多混淆和困难。所以单靠一两个指标是不能衡量一个小孩发育的水平的,对孩子需要综合的评价,要重视个体发育的“速率”,即纵向进度。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