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慈爱的爸爸讲述了养育女儿过程中的困惑:对两岁七个月女儿的管教,应该怎么样才算合适呢?
“妞妞随着一天天长大,开始了立体式的发展。一方面,沿袭了一岁时的可心与乖巧,是那种常说的 ‘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感觉。想当年,女儿那种齿白唇红、晶莹剔透,那扑闪着好奇的大眼睛,以及牵着奶奶的手、蹒跚着小腿儿走在远处的身影,简直是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她的贵人语迟,都是一种美好的记忆。可是,另一方面,自打到了两岁左右,便开始不知不觉地长一些我不喜欢的小毛病――”
“不好好吃饭,一顿饭要换几个地儿,喂不到嘴里;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冬天在家里也不穿鞋穿袜子,光着脚跑来跑去,奶奶磨破了嘴皮也不管用;非要把口水吐到木地板上,吐到沙发上,非要把脸贴到电视机上,明知是错而偏要为之才快;今天洗澡非要让妈妈洗,明天又非要让奶奶给洗,换个人就大哭大闹;带她去上课,说好两节课都是爸爸带,奶奶只是来回路上陪着,可下了第一节课,非要哭闹着让奶奶带上第二节,明知是说话不算数,也宁可承担这样的指责;和小表哥在一起玩,会趁不注意,把表哥辛苦半天营造起来的积木塔夷为平地,惹得表哥哭鼻子,且屡次发生;对八十多岁的太姥姥,也会瞅准了弱点施以欺负,她既深知老人家扶杖走路都颤颤悠悠,却竟会冷不防从身后猛推一把,力量虽小,可对老人家的腿脚而言,着实有惊又有险;终于,本人当爸爸前曾经在公共场所最看不惯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打爹骂娘,即使是小有苗头。”
“我对女儿的期望,未必非要是怎样远大的前程,可总该是个好孩子,长大是个让人省心、知书达理的青年。我也隐约知道,孩子的这些毛病有的只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行为,长大一些自然会烟消云散。可是,如果说这些行为都是可以听之任之的,我直觉肯定不是这样,那样,当爸爸也太容易了。”
“宽与严、爱与管束的矛盾在心中已渐渐萌芽了,孩子出现同样的错误,我有时会冲她吼两嗓子,或讲讲道理,可有时又视若无睹,让女儿打了‘耳光’还陪着笑脸。矛盾同样出现在我和她妈妈、奶奶之间,妞妞被妈妈训哭了,奶奶撑起了保护伞;妈妈认为让孩子哭两声没关系,奶奶听不得孩子哭,宁可去迁就她。没谱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我特想知道,对妞妞的教养,宽了,严了?”
“不久前一个星期天,到一个好朋友家里小聚。朋友的女儿颍颍比妞妞大四岁,刚上小学,举手投足之间的那种规矩方圆,让本已在困惑中的我又受了不小的刺激。”
“我们到朋友家时,颍颍不在家,朋友特意打电话把她唤回。一进门,颍颍就挨个向客人问好,‘奶奶好,阿姨好,叔叔好’叫了一遍,声音都是不高不低;妞妞对颍颍的一种声光灯笼表现出了热衷,当朋友提出把它送给妹妹,颍颍愉快地答应了,那可是春节刚刚从外地千里迢迢买回来的;大人谈话中间,颍颍在一旁一声不吭地听着,既没有见到生人的拘谨,又没有因为热闹而喧哗;朋友开车把我们送回来,我们给颍颍吃点儿什么,颍颍先是说不喜欢吃,听到她妈妈说‘你吃吧’,她看爸爸妈妈一眼后,才会接在手里;妞妞有两个基本一样的麦当劳赠送的Snoopy玩具,颍颍玩了好一会儿,很喜欢的样子,妞妞妈说送给她一个,颍颍更是向爸爸妈妈投去征询的目光。”
“当时就有一种直觉,我的宝贝女儿照现在的样子下去,只怕是达不到颍颍的境界。更让我‘痛心’的是,叔叔阿姨和小姐姐对她那么好,临走时,我让她说声bye-bye,她瞪着眼楞是不愿开口!我和妞妞妈妈不禁问起朋友,‘你平常打孩子吗?’‘打呀。’‘是真打吗?’‘真打。’颍颍妈妈补充说,‘有时还是关起门来打。’”
“糟糕,女儿长这么大,我还没有真打过她呢!太……”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我对此话的理解倒是比较直接:既然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觉洗脸拉拉杂杂的事儿主要由奶奶和妈妈承揽了,我还是应该担起教子重任的。”
“可是,我不明白,妞妞现在的小毛病,哪些是确属阶段性的、可以置之不理的,哪些又是大人必须坚持原则、加以管束的呢?妞妞因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哭闹,什么时候该同情她、迁就她,什么时候又该强硬些?我和朋友对孩子的教养方法有明显的不同,这其中有对有错吗?我自己有种感觉,似乎在妞妞面前,‘慈父’形象日益突现,这不禁使我隐隐担忧,我对女儿的慈爱跟放任有多大区别呢?我该扪心自问,该静夜反省,更重要的,该虚心请教。”
理智的爱=合理的管束
没有管束=放任=没有爱
这位很用心的爸爸的疑惑,想必也是许多年轻父母共有的问题。如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高过。大多数的家长都知道,放任、溺爱孩子并不是对孩子好,但是就像上面这位爸爸一样,父母在无意识地迁就和放任自己的小宝贝,还有一些父母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什么时候应该“管”,甚至出现了该管不管,该放不放的情况。那下面我们就管教孩子中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一起来看看什么时候“管”什么时候“放”吧。
第一种情况:有助于发展儿童各种能力的活动,需要“放”。
宝宝1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有了自我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许多事情都要“自己来”。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拿杯子端碗等等。过了两岁,宝宝本身的能力增强了,要自己洗手,自己刷牙,自己洗脸,甚至帮着大人扫地、擦地、擦桌子。这些都是良好的萌芽和开端,可是,许多家长特别是祖辈,该放的不放,无意中压制了宝宝的积极性。
有一个奶奶带大的男孩,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情都要奶奶来。吃饭的时候,奶奶一口饭、一口菜的喂,可他却拿着玩具在餐桌上摆起了大炮。奶奶总是一边叹气一边唠叨:“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懒”,她可能已经忘记了,在孙子1、2岁的时候,奶奶的管教太“严”了:不许动这个,不许动那个,一切都是包办代替,嘴上老挂着“你还小,不会做”,生生地把孩子的积极性压了下去。
孩子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刚开始都有一个学习和熟练的过程。吃饭难免会弄得满身满地都是,洗脸难免弄湿衣服和地面,许多家长就是因为这些麻烦顺手就给孩子做了,有时还为这些事情要爆发矛盾。如果孩子自己要洗脸,您为了避免弄得到处都是水而严加管教,就大错特错了。您需要做的是监控孩子,“该出手时再出手”,给孩子适时适量的帮助,尽快地让孩子学会这些照顾自己的本领。
第二种情况:有损孩子的健康、安全,易让孩子养成不良性格和习惯的行为,需要“管”。
小孩子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需要成人的管束和管教。过多的看电视父母要管教,如果孩子去触摸电源,给他两巴掌一点都不过分,至少也要横眉立目让他明白世界上的事情并不都是美好的,危险时时存在。这些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而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品行,就不容易做到了。这位爸爸所说的被女儿打了耳光还要陪上笑脸,就大可不必了,这时需要做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一次我在麦当劳看到下面一幕:一群孩子在儿童乐园玩滑梯,一个6、7岁的男孩很不守秩序,要不坐在滑梯的最下端,挡住别的孩子的去路;要不抢先往上爬,把别的孩子都推到后面去。不管有多少人在排队,他要抢到第一个去,而且他总能抢到:因为别的孩子只有3、4岁。可是他的妈妈坐在旁边,熟视无睹,任凭他在折腾。别的家长碍于面子,也不好说什么。可是,这是公众场所,他的自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其他家长提心吊胆地盯着自己的孩子,以免被他撞倒或推翻。
也许他在家里,总是第一位的,他从来没有等待过、也没有轮流的概念。不仅是这个男孩,许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事事优先,而家长觉得这样并没有造成麻烦,就任他去。可是重要的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出发点是把孩子培养成良好的公民,而不是家长自身麻不麻烦,有麻烦,就管;不麻烦,就不管,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第三种情况:区别对待孩子的“毁东西”。
小宝贝总是很好奇,喜欢摆弄周围的东西,有时难免有一些“破坏行为”:撕书了,摔坏东西了,反复的拉拉锁,把饭菜洒一地等等。爷爷奶奶最看不惯孩子的这些行为,他们非常节俭,不能容忍“败家”的行为,所以一般情况下,家里的东西不允许宝宝随便动,怕玩坏了,一旦弄坏东西,就斥责孩子。其实,孩子天性好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毁东西”都是探索行为,而自己又没有分寸。所以,家里零七八碎的没有危险又不贵重的小东西,不妨大大方方拿出来让孩子玩,既发展了孩子的精细动作,又避免了许多冲突。当然,应该教育孩子爱护物品。
寻求爱与管束之间的平衡
由于个性和价值观不同,每个父母教养孩子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父母认为规矩最重要,于是教养中强制的成分会多一些,有的认为发挥孩子好的天性最重要,教养中引导的成分就多一些。
有的父母容易给孩子建立常规,对他而言,订出规矩并切实执行并非难事。这样的父母,生活多半相当有规律,对孩子坚守原则,拒绝孩子也可以毫不犹豫。而有的父母则坚持度较低,不忍拒绝孩子,常会向孩子妥协,动摇了既有的规定和原则。
过分权威而缺乏爱的教养,会使孩子内心充满惊惧,因而失去养成自主自尊个性的机会;如果得到的爱很丰富,却没有适当的管束,孩子又会缺乏应有的行为规范,自制力低下。
在爱与管束这两种滋养孩子人格成长的要素中,爱是比较重要且多多益善的。接纳、赞许、赠与、注视、倾听、解释、了解、陪伴等,都是爱的具体表达方式,孩子生活在洋溢着爱的环境中,更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过,爱必须以管束来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父母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不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让孩子为所欲为,没有管束,“爱”事实上演绎成了“害”。
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风格可以分为三类:独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非常严厉,动辄施以惩罚,在向孩子发出命令时很少作出解释;放任型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及有所限制,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和教育,认为让孩子自由发展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倾向于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对孩子的表现比较关注,正确、及时而恰当地实施奖励和惩罚,在必要时,父母会加以坚定的限制,但会解释理由,并鼓励孩子与之交流意见,与孩子的感情联系也比较亲密,关心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反应,同时考虑自己提出要求和命令的合理性。三种教养风格中,唯有权威型父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养效果。
对孩子的教养,要想做到恰到好处,需要父母经常调整自己的做法。如果发现自己要求太高,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就应考虑降低要求,加大接纳的范围。若是孩子没把管束当会事儿,以至生活习惯紊乱,行为举止不成形,则要提醒自己再严格一点。夫妇俩多加协商,具体讨论哪方面的教养需加强,孩子哪方面的情绪需多加一些照顾。两人一起评估,要比一个人客观很多。另一个途径是,多和其他家庭来往,经常和其他父母交换育儿经验,观察别人的教养方式,适当加以借鉴。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