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幼儿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的冷漠起来。据悉,相关机构于日前对北京十所幼儿园进行了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的幼儿知道“圣诞节”,10℅的幼儿知道 “端午节”“中秋节”,5℅的幼儿经过提示能说出“清明节”“重阳节”。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从事儿童教育的专家痛心疾首: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缺失!
但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国学培训班”、幼儿园教的“唐诗三百首”、家长灌输的“三字经”……似乎又彰显着我们对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并没有少费心思。是什么让教育的结果如此差强人意而已呢?外语出版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表示:“幼儿的教育一定要先激起他们的兴趣,可以用歌曲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是如此,一定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和了解知识。”
就拿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来说,其实能让幼儿感兴趣的点有很多。屈原报国的故事、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但如何才能将这些素材融合,并让幼儿乐意接受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由外研社发行的《布奇乐乐园》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在五月发行的《布奇乐乐园》中,《布奇乐乐园》的专家团队们专门针对端午节写了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悬菖蒲。粽子香,香囊鼓,龙舟下水,擂战鼓。这端午,那端午,处处是端午”。在轻快的旋律中,简单的歌词里,孩子们就能够了解到端午的各种风俗人情,在加上视频、图书辅助,一个生动立体的端午节也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
《布奇乐乐园》一直认为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音乐能够让孩子们更好的感知世界。
所以在《布奇乐乐园》的读本中,会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编写各种朗朗上口的儿歌,针对1—2岁孩子的《洗手歌》、针对2—3岁孩子的《西瓜歌》、针对4—5岁孩子的《一起来帮忙》……这些歌曲涉及到不同幼儿关于生活、学习、认知等各种方面,在《布奇乐乐园》,音乐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工具,它更是一个让幼儿和世界联通的工具。
幼儿传统文化的教育,要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只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从小感受到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魅力。
丰胸 保湿 美白 防晒 抗皱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