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念珠菌性败血症
(三)内脏念珠菌性败血症可累及全身所有内脏器官,其中以肠念珠菌病及肺念珠菌病较常见。此外,尚可引起泌尿道炎、肾孟肾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偶可引起念珠菌性败血……
(三)内脏
念珠菌性
败血症可累及全身所有内脏器官,其中以肠念珠菌病及肺
念珠菌病较常见。此外,尚可引起泌
尿道炎、肾孟
肾炎、心内膜炎及
脑膜炎等,偶可引起
念珠菌性
败血症。所有内脏感染常继发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症状多无特异性,应提高警惕。
2.
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女阴
阴道炎及
龟头包皮炎。阴道分泌物粘稠、色黄或奶酪样斑片,在阴道壁上可见灰白色假膜样斑片,有
瘙痒或灼热感。假膜和
白带涂片可见假菌丝和成群芽孢。男性患者较少见,多通过配偶感染,可见包皮及
龟头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侧及冠状沟可见覆有假膜的斑片。
1.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患者,口腔粘膜、咽、舌、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围红晕。去除假膜可见红色湿润基底。若累及口角则有口角糜烂、皲裂等,有疼痛感。
5.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少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
念珠菌感染,常伴有某些免疫缺陷或
内分泌疾患,如
甲状旁腺、肾上腺功能低下等,特别是先天性胸腺瘤。本病常是从婴儿期开始发病,但也可发生于新生儿期。皮损好发生于头面部、手背及四肢远端,偶见于躯干。初起为红斑、
丘疹鳞屑性损害,渐呈疣状或结节状,上覆黄褐色或黑褐色蛎壳样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晕。有的损害高度增生,呈圆锥形或楔形,形似皮角,去掉角质块,其下是
肉芽肿组织。愈后结痂,累及头皮的可致
脱发。
4.
念珠菌性
甲沟炎、甲床炎多见于指甲。甲沟红肿,或有少量溢液,但不化脓,稍有疼痛和压痛,病程慢性。甲板混浊,有白斑,变硬,表面有横嵴和沟纹,高低不平但仍有光泽,且不破碎。
3.丘疹形
念珠菌病多见于
肥胖儿童,可与红痱并发。皮疹为
绿豆大小扁平暗红色
丘疹,边缘清楚,上覆灰白色领圈状鳞屑,散在或密集分布于胸背、臀或会阴部。同时伴发
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腔炎
2.
念珠菌性间擦疹多见于小儿和
肥胖多汗者。皮疹好发于腹股沟、臀沟、腋窝及乳房下等皱褶部位。局部有界限清楚的湿润的糜烂面,基底潮红,边缘附领口状鳞屑。外周常有散在红色
丘疹、疱疹或脓疱。
1.指(趾)间糜烂多见于长期从事潮湿作业的人。皮疹以第三、第四指(趾)间最为常见。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浸渍的表皮,呈界限清楚的湿润面,基底潮红,可有少量渗液。自觉微痒或疼痛感。
根据侵犯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念珠菌属中约有8种菌能引起人体致病,但白色念珠菌(canidida albicans)为常见的致病菌,毒力最强。其它几种念珠菌因致病力弱,较少引起感染,只有当人体免疫力特别低下时,这些念珠菌才会单独或与白色
念珠菌协同致病。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口腔、
消化道、上
呼吸道、阴道和皮肤上。正常情况下,
念珠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仅在一定条件下方可致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病原菌侵入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入侵途径与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当患者有
糖尿病、
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均易发生感染。也可由于长期放置导管、插管、器官移植、放疗、化疗而致病。本病多数属于内源性感染,少数为外源性感染。
病因病理:
念珠菌病临床表现及如何治疗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
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内脏器官的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