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溶血胆红素
胆红素脑病过去又称“核黄疸”,其实不仅大脑基底核、视丘下核和苍白球等神经核被黄染,大脑皮层、脑膜及血管内膜也受累。所以说由于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过去又称“核黄疸”,其实不仅大脑基底核、视丘下核和苍白球等神经核被黄染,大脑皮层、脑膜及血管内膜也受累。所以说由于新生儿溶血胆红素脑病对脑形成了广泛的损害,这些损害不可逆,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使孩子产生智力落后、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力语言障碍及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为防治
溶血胆红素脑病,从妊娠期开始就要做好预防新生儿
溶血病。凡父母有上述血型者,都应做好孕期检查,凡是致敏孕妇,在孕期即开始治疗,我国在该病治疗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对胎儿可用北京协和医院配制的中药蜜丸,从孕初服用直至分娩。另外还可以在孕早、中、末期备用10天的西药治疗,并适当吸氧。这些治疗对防止死胎、
流产、
早产及新生儿
溶血病均有很好效果,是预防产生
胆红素脑病的有效措施。如未能做到在分娩前的预防性治疗,则应在新生儿出生后采取补救措施救治新生儿
溶血病的新生儿。只要新生儿血清
胆红素达15毫克/升,就是警告期,在此时期必须立即治疗,否则不足12~24小时即进入痉挛期。此时应综合治疗:口服茵陈冲剂、光疗(俗称兰照射)、输液等,对重症者则需换血治疗。目前经过这些积极治疗后,病情可停止在恢复期而不进入后遗症期,这就达到了预防因新生儿
溶血病进入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期的目的,是防残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
溶血病的主要病因是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多发生于父亲血型A、B或AB型,母亲为0型所生的新生儿,在我国由于Rh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新生儿
溶血较少见。轻型的新生儿
溶血所出现的黄疸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近似。而重型
溶血可出现死胎、
流产、
早产等,或出生后因
贫血、水肿、
心力衰竭而夭折。幸存者由于重度黄疸等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引致脑神经细胞核黄染而产生
溶血胆红素脑病,此时死亡率仍高,存活者将留有终生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