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血糖空腹
再加上2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升高和晚上进餐、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关系,另外和晚上的休息状态、睡眠状态也有关系。假如病人在晚上吃的比较……
再加上2型
糖尿病的病人
血糖升高和晚上进餐、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关系,另外和晚上的休息状态、睡眠状态也有关系。假如病人在晚上吃的比较多,或者吃得比较晚,或者热量比较高,都会引起早晨的
空腹血糖升高。如果晚上睡眠不好,处于
失眠状态,晚上的心情不好,非常疲劳,早晨的
空腹血糖就会有波动,时高时低,这就是不可控的因素。
从降低空腹血糖的原则来讲,第一是前一天晚上的晚餐,饮食的数量和质量,整个热量要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呢?晚上因为要睡觉了,活动比较少,控制到能够不饿就可以了。第二是降糖药物要适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后容易造成夜间的低血糖,老年人晚上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打胰岛素的病人,饮食控制,再加上胰岛素打得多,很容易发生昏迷。如果说这些情况都不是的话,空腹血糖容易偏高的,建议晚上可以用些长效的胰岛素,这样第二天早上醒来,正好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药物刚好起作用,第二天起床后的空腹血糖就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
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再要进行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特别是打胰岛素的量,打多了就容易发生低血糖;再如口服降糖药,药物靶点也不一样,有促进β细胞功能的,有增加胰岛素敏感的,有控制肝糖原的,所以服药要让医生来指导。降糖药用的比较理想,比较适合,并发症就能很好的预防。
控制血糖的办法有很多,首先第一点要监测血糖,不监测血糖又怎么会知道血糖控制的好还是不好呢?监测血糖在医院里有72小时动态监测,每3分钟记一个血糖数字,可以看到72小时里血糖波动的情况。这样能比较准确评估胰岛分泌的情况。还有就是餐前餐后和睡前的血糖监测,一天监测7次。
还有些情况不常见,但在
糖尿病病人中也有--夜间低
血糖。这种情况发生在
糖尿病病人既控制了饮食,但降糖药用的又比较多的时候,不管是打胰岛素的还是口服降糖药的都有可能在晚上发生低
血糖,而在第二天早上就会发生高
血糖,这就是所谓的低
血糖后的高
血糖。所以说晨间
空腹血糖高并不一定是降糖药物用的少了,也有可能是降糖药物用的多了。所以2型
糖尿病病人如果在晨间
空腹血糖高的时候要分析原因,到底是降糖药物用多了还是降糖药物用少了,或者是饮食多了,还是休息不好。正因为因素比较多,在诊治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一旦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就要控制进展,已经形成的轻的并发症要控制,不要让它发展到中度,中度不要发展到重度,预防永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疑难一:血糖空腹为何难以控制?到底该如何控制?
慢性并发症多而且严重,给病人造成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早期不控制的话到了晚期已经形成慢性并发症就来不及了。
张秀珍教授说:
糖尿病空血糖空腹是比较难控制的,不如午餐后或者晚餐后的
血糖容易控制住,这是因为组成
血糖空腹升高的原因比较复杂。黎明以后,正常人的生理就是要开始工作了,开始生活,开始做事情,为了保证我们能进行正常生理活动,体内就有很多激素被大量释放,这些激素都具有升糖的作用,都参与了使
血糖升高的活动中,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还有肾上腺素等等,这些都具有升糖的作用。这些激素在正常生理的情况下就存在的,如果没有糖尿病的人,那么升糖激素升高的同时降糖激素也会升高,如胰岛素,这样两者相互就可以抵消掉。
糖尿病的病人胰岛功能受损后,胰岛素不敏感,这样在早晨,升糖激素还照样工作,但是降糖激素就不工作了,因此造成了
血糖升高。
疑难二:
糖尿病并发症真的难以避免发生吗?有什么预防的好方法吗?
所以说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比较复杂,要控制早上空腹血糖的话,首先第一要进行原因分析,每个人不同时间不同状态有什么原因。分析原因后再直接控制,针对原因控制比较好。
张教授说:
空腹血糖和餐后
血糖都要控制,如果不控制的话,就会容易导致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应该说是一个全身的过程,它的进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重视了,这个缓慢过程的并发症完全可以不发生。但是如果不重视,发生进展就很快,而且还会累及到全身各个器官,因为它是血液循环的高
血糖,人体没有一处不需要血液的,所以有血液的地方都会受到损伤,都会受到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受损。如果发生在脑,就会发生脑
中风、
脑缺血;如果在心脏就会发生
心肌病变,冠状动脉缺血,比单纯的
冠心病来势还要凶险;如果是在肝脏,又会出现
脂肪肝、肝功衰竭、肝功异常;如果出现在肾脏,就会出现
糖尿病的肾病,肾病的早期是蛋白尿,丢失营养,然后是毒素排不出去,就
中毒,变成
尿毒症,最后肾功能衰竭。另外,包括眼睛、皮肤、骨骼、四肢都会受到损伤。我们常把这些并发症归于两大类,一类是血管病变,一类是
神经病变,各个系统都会受到累及。
虽然2型
糖尿病的并发症又多又凶险,但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完全可以预防发生的,预防的方法就是要控制
血糖,无论是
空腹的还是餐后的
血糖都要控制。
当然监测
血糖也没有必要天天监测,这样病人也受不了,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监测,两天或者动态的72小时监测,做完后看看
血糖怎么样,根据波动的情况,让医生给一个方案。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在施行后病人自己感觉就会很舒服,如眼睛看得清楚了,头也不昏了,身上有力气了,这就说明
血糖控制的比较好,如果这样的情况一直感觉都很好,那就可以间隔长一点时间再来监测。如果这段时间感觉到身体不适,有
头晕、眼糊,手脚麻木、发烧,这个时候
血糖就要密切的监测。一般来说,上班的病人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监测,如果已经退休了,自己买个
血糖仪,在家学会监测,把监测的结果拿给医生看。
如果能在医生的指导下,
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是波动比较小,在4mmol以内,不超过这个范围的,这样并发症发生的就比较慢而且可以延缓。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延缓并发症发生一个月是胜利,延缓一年也是胜利,延缓10年,延缓20年……就是人类最大的胜利,如果在50岁生了糖尿病,能延缓30年,那不是和没有
糖尿病没有什么区别了嘛!
比如张教授有一位病人,其是一个学生,有一段时间空腹血糖也高,白天血糖也高,且空腹血糖高的厉害,但是用药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就是血糖怎么也控制不下来,后来发现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他要考试,精神非常紧张,造成了休息不好,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导致血糖也很高。
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具体方法:
第二,糖尿病的病人在饮食和运动方面要学会管理自己,饮食原则上不是说不吃糖、不吃水果就算控制饮食了,
糖尿病的病人甜的东西少吃,不是绝对不能吃,但是总的热量要控制。
即便已经掌握了一些控制
血糖的知识,也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而且要经过糖尿病的专科医生指导,因为对于
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也比较快,不是专科医生也是比较难以掌握最新的治疗方法。
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活动,这个活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较差的要从轻微的活动开始,如果身体状况比较好,可以适当增加点运动量,增加的程度以自己感觉不累,没有心慌、出汗为宜。活动量可以逐渐增加,但切忌操之过急,不要一下子量就很大。
新华网上海频道10月9日消息:糖尿病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很多病人觉得非常痛苦,想吃不能吃,除此之外全身各个器官也都可能受到伤害。本期,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张秀珍教授,请她为糖尿病患者解答
糖尿病的两大疑难,为患者点亮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