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
根据国家的药物标准,其中的氨基比林已经不能用在脑清片中,而用异丙安替比林来代替,但是脑清片作为一种药物仍然存在。关于你的情况介绍应该是偏头痛,现就偏头痛的知识介绍如下。
2004年的IHS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一2)将偏头痛归为原发性头痛,包括6个亚型,以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为常见。
2.偏头痛的诊断
偏头痛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先兆表现以及活动对头痛的影响。患者头痛日记有助于诊断。在临床实践中,首先要排除继发性头痛,然后再考虑是否伴有其他类型的原发性头痛。出现以下情况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l)异常的神经系统检查发现;(2)头痛频率或程度的急性加重;(3)头痛性质变化;(4)50岁后新发的头痛或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5)多种治疗无效的头痛;(6)有头晕、麻木等其他症状。脑电图、TCD等检查不推荐作为常规诊断检查。
IHS制定的诊断标准具有可操作性,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如典型先兆后的头痛不符合偏头痛性头痛的特点,应诊断为伴非偏头痛性头痛的典型先兆;如典型先兆后无头痛发作,应诊断为不伴头痛的典型先兆;如先兆表现为肢体无力诊断为偏瘫性偏头痛若其一级亲属中有类似发作,则诊断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否则诊断为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先兆表现为后循环系统支配的神经组织受累,如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双鼻侧或双颞侧视野同时出现的视觉症状、共济失调、意识改变、双侧感觉异常等,而非肢体无力时,诊断为基底型偏头痛。如只比诊断标准差一项,但又不符合其他头痛的诊断标准,可诊断为很可能的偏头痛。
三、偏头痛的治疗
首先应加强宣教,使患者对头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有所了解,解除不必要的忧虑,提高治疗的顺应性。鼓励患者做头痛日记。
偏头痛防治的基本原则:(l)帮助患者确立科学的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3)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4)充分利用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5)药物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两大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但尚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1.急性发作期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目的是迅速缓解疼痛、消除伴随症状并恢复日常功能。分为非特异性治疗和偏头痛特异性治疗两种。
非特异性治疗药物包括:(l)非街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对乙酞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蔡普生钠等及其复合制剂;(2)巴比妥类等镇静药;(3)阿片类药物。后两类药物易成瘾,应慎用,仅适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
特异性治疗药物有:(l)麦角类制剂。(2)曲坦类药物。药物选择需要根据头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可采用阶梯法选药,首选NSAIDs,效果不佳,再改用偏头痛特异性药物。亦可分层选药,轻中度头痛、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好者选择NSAIDs;中重度头痛、对NsAIDs反应差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药物。有严重的恶心和呕吐时,选用胃肠外给药更佳。胃复安、多潘立酮等止吐和促进胃动力药物不仅能治疗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急性期治疗应尽早使用,但不宜多用,以避免造成药物滥用性头痛。
2.预防性治疗:
目的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功能损害、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
预防性治疗的原则:(1)排除止痛药物的滥用;(2)循证地选择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3)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4)在4一8周内综合评估疗效;(5)应坚持足够的疗程,一般为3一6个月;(6)确立正确的预防期望有助于提高治疗顺应性。
适应证:(l)近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至少2次或头痛日超过4d;(2)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证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3)每周至少使用2次以上的镇痛药物;(4)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偏瘫型偏头痛、先兆期过长的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5)患者的倾向;(6)月经性偏头痛。
常用药物包括:(1)钙离子拮抗剂,其中盐酸氟桂利嗓循证医学证据较多;(2)p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其中普蔡洛尔、唾吗洛尔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3)抗癫痛药,如丙戊酸和托吡酯;(4)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5)5一HT拮抗剂,如苯噻啶;(6)其他:大剂量维生素B2、镁剂、肉毒毒素A局部注射及中药。选择药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