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看

分享

能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

参与医生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个在1969年首先发生的流行性扩展的一种病。在我国,这个病是在1971年发生大规模流行,其罪魁祸首是一种病毒,叫肠道病毒70型。这个病的特征就是发病很急,很快结膜充血,另外,结膜下可以有点状和小片状的出血,同时可以有卡他样的分泌物,也就是水样的分泌物。其传播性强,主要是通过水和接触物进行传播。通常在人们卫生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或者不太注意的情况下,很快,1-2天就可以导致全家性传播,甚至是造成身边周围环境大范围人群的传播。在1971年广泛传播之后,时不时还会有小范围的流行性传播。因为这是一种病毒感染,所以从治疗角度上而言,主要还是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这个病的自然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这个病也可以导致一部分患者出现角膜上皮损伤,这个时候可能也要用一点保护角膜上皮的药物。当然,对于这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最重要的还是要切断传染源。一定要注意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一旦发生这样的疾病,自己要做到,同时也要告诫身边的人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使这个病的传播范围缩到越小越好。这个病也容易发生在夏秋季,有的时候泳池也是一个传播的途径,所以大家在游泳的时候,也要注意进行防护,戴护目镜。另外,不要到人群太密集的地方,进行游泳锻炼。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