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能睡的孩子长大个儿”,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每日的深度睡眠中促进人体骨骼生长的生长激素分泌量最多,所以睡得好的孩子相对身高增长也较好。
但是有些孩子却存在睡不好的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0至5岁儿童的睡眠问题发生率为20.67%,其中上海地区0至2岁宝宝睡眠问题发生率为65.9%,表现为频繁夜醒、入睡困难、睡眠不安、早醒等诸多症状。
而这当中绝大多数睡眠问题都是属于行为性的,只要父母采用合理的行为干预方式,就能有效改善睡眠。
一、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包括多个方面,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睡眠的身体活动(睡前应避免剧烈的身体活动)、避免摄入咖啡因、以及控制和减少屏幕暴露等。
二、标准消退法
从安置儿童上床睡觉到早上起床,除了处于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考虑,忽视儿童的不当行为(如哭闹、叫喊)。目标是通过撤去对不当行为的强化而使其减少或消失。
三、渐进消退法
在预设的一段时间内先忽视儿童的睡前不当行为(哭闹、发脾气或反复要求),然后再简短观察看儿童的状况。可使用渐变时间(如先5分钟,再10分钟)或固定时间(每隔5分钟)。
四、良好睡前程序
帮助儿童建立一套固定顺序、愉快、安静的睡前程序,为睡眠做好准备。可暂时推迟儿童的就寝时间,以便能在希望的时间内睡着,随后按照一定时间表(如15分钟)逐渐将就寝时间提前。如果儿童不能在希望的时间内睡着,就让儿童起床,在安静平和的环境下,儿童想睡了再上床。
五、定时提前唤醒
事先对儿童夜醒规律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在常规夜醒前15-30分钟,轻拍唤醒儿童,再让其重新入睡,从而使常规夜醒不再出现。
六、父母教育/预防
通过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预防睡眠问题的发生,这通常要与其他行为治疗技术结合使用。
七、认知重建
指导儿童或家长调整失眠有关的消极思维。
八、放松训练
想象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等。
九、睡眠限制
限制儿童卧床时间,使卧床时间尽量接近实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等儿童睡眠效率提高到满意程度后,在逐渐延长卧床时间以增加睡眠时间。
十、刺激控制
限制在床上或卧室内进行干扰睡眠的活动(如电子产品使用玩玩具、跑跳),建立积极的入睡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