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科 | 泌尿外科 | 妇科 产科 | 不孕不育 | 儿科 | 骨科 | 肛肠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 | 皮肤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常见疾病: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
项 目 |
标本 |
参 考 值 |
临 床 意 义 |
红细胞计数(RBC) |
静脉血 |
男:4~5.5×1012/L 女:3.5~5×1012/L 新生儿:6~7×1012/L |
增加:生理性:高原居住者病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
血红蛋白(HB) |
静脉血 |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
增加:生理性:高原居住者病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
白细胞计数(WBC) |
静脉血 |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 9/L 新生儿:15~20×109/L |
增加:生理性: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毒感染、伤寒 、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障、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
红细胞压积(HCT) |
静脉血 |
男:0.42~0.49L/L 女: 0.37~0.43L/L |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 减少: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中性粒细胞(N) |
静脉血 |
0.50~0.70(50~70%) |
增加: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术后、烧伤。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中毒。淋巴细胞: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腮腺炎、结核、肝炎。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减少: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照射、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性疾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嗜碱性粒细胞:见于速民型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单核细胞:临床意义不大。 |
淋巴细胞 (L) |
|
0.20~0.40(20~40%) | |
单核细胞 (M) |
|
0.01~0.07(1~7%) | |
嗜酸性细胞 (E) |
|
0.005~0.05(0.5~5%) | |
嗜碱性细胞 (B) |
|
0~0.01(0~1%) | |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
末梢血 |
成人:0.005~0.015 新生儿:0.02~0.06 |
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型贫血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表示有疗效。 减少:再障 |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LE) |
静脉血 |
阴性 |
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到此种细胞。未找到狼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狼诊断,应进一步作相关的免疫学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