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九例分析

www.cnkang.com  2007-3-23 15:23:00  中华康网

  我院外科自1933.1~1995.12月共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06例,其中出现合并肝胆管癌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7例,年龄47~65岁,平均53岁。病史最短者

  5年,最长者17年,既往有过一次以上胆道手术史者5例。本组9例均有反复发作上腹痛史,其中出现绞痛3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6例,黄疸病史5例,扪及肝肿大及结节2例,扪及腹部包块1例,有腹膜炎表现者1例。

  2. 特殊检查:9例全部行B超检查,提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占位者2例,合并肝纤维化萎缩3例,合并胆管硬化1例,单纯的肝胆管结石3例。4例作CT检查,疑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占位可能者2例,AFP检查全部<20μg/L,ALT、γ-GT增高者5例。

  3. 手术方式及结果:9例全部行剖腹探查,结节型2例,病肝多为花生米样结节;硬化型4例,病肝萎缩、表面广泛粘连;2例胆管壁增厚,管腔不同程度阻塞,

  1例为巨块型,肿物为5cm×5cm×6cm。施行病灶肝切除加胆管切开取石者4例,左肝外叶切除1例,胆管切开取石加肝动脉或门静脉插管,取活检2例,行肝动脉结扎1例,肿物取活检1例。

  讨 论

  1.病因和发病机制: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在文献上屡见报道,两者在病因学上是否有联系一直有争议,黄志强等认为胆石并存的胆道慢性炎症改变具有恶性倾向。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认为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2%~9%。在本组病例为2.9%,都是先有结石而后继发胆管癌。目前虽然对胆管结石诱发肝胆管癌的确切原因尚未清楚,多数作者认为系胆管结石的炎症刺激,导致胆管上皮细胞的脱落,出现糜烂和溃疡,进而引起细胞的增生性改变而产生癌变。本组8例胆管癌与结石的部位相同,符合炎症刺激而导致癌变的理论。又有学者在观察胆管上皮异型增生与肝胆管癌之间相互移行,认为胆管炎性刺激可使上皮细胞出现一系列向癌前演变的病理过程。观察发现胆管异型增生的发生率为

  27%,证明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相关性。由于在胆道周期性炎症改变中,胆管壁内腺所受的破坏较为严重,腺上皮的修复和再生甚为活跃,发生异型增生的病变较多,较严重。因此认为,胆管壁内腺可能是肝胆管癌的重要病理类型——管状腺癌的组织来源。

  2.诊断和处理:肝胆管结石病人大多有反复发作上腹痛、发热和黄疸表现,部分病人在慢性期或静止期以乏力、纳差、消瘦和腹部不适为主,反复间断的治疗,症状时隐时现。当合并胆管癌时,病人表现并无特异性,大部分症状或体征都相近或类同,如果体查中未扪及包块,是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B超对诊断有帮助,除了有明显的结节或肿块外,提示肝硬变,纤维萎缩也要高度警惕合并肝胆管癌的可能,宜作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文献报告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65%是在术后确诊的。本组9例术前确诊2例,术中确诊4例,术后有3例是标本送检后明确诊断。作者认为有下列表现及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确诊,①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同位素扫描)发现肝有占位性病变;②有可疑者可行B超引导穿刺活检;③PTC或ERCP、术中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见肝内胆管充盈缺损,中断或浸润病变;④术中见肝表面苍白结节肿块或肝叶萎缩、纤维化或伴有肝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者;⑤胆管内有粘液样物的存在,这也可能是胆管癌的特殊表现。本组病例中3例术中有粘液样物,后经病理确诊为胆管癌。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病变初期多为结节样改变,且环绕胆管形成环状狭窄,硬化性胆管癌向胆管壁广泛浸润,使胆管硬化,变厚,变形,不易与良性胆管狭窄相区别。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肝胆管结石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结石的手术则宜简单为妥,当肿瘤无法切除时,肝内结石又较多的情况下,手术要慎重而行。本组1例术中探查肿瘤已不能切除,肝内胆管结石剖开胆管取石考虑弊多利少而放弃。但对结石造成梗阻、肿瘤虽不能切除,也可考虑切开胆管取石,解除胆管梗阻,同时作肝动脉或门静脉置管化疗,也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胆管癌手术切除是目前达到根治的最佳办法。本组5例施行肝叶切除、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病史较长的肝胆管结石,手术过程中如发现胆管壁增厚明显及僵硬者,术中一定要作冰冻切片,以便尽快确诊和根治。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