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山厦医院医生护士戴着钢盔上班,引起就诊患者疑惑。据了解,医院因与一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生纠纷,医务人员遭围攻谩骂,为安全起见,医院让医生护士改戴钢盔。深圳山厦医院的“钢盔事件”只是个例,但医患的紧张关系却在这个极端个案中被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报道中,有一张照片:戴钢盔的产科护士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笑。这本是温馨的场景,但钢盔却使“爱与生命”变得极其诡异——如果医护人员仅因医疗事故的存在,就到了不戴钢盔即无法给自己安全感的地步,这不是对医院及医护职业的最大嘲讽吗?
综观世界,没有哪个医院敢宣称自己从来不会出医疗事故,但在法治程度较高的国家,医患双方都能遵循法律程序处理,分清彼此的责任与权利主张。然而,在我国,一旦出了医疗事故,患者及家属的第一反映往往是采取非常规手法向医院施压,报道中死亡患者家属的做法就是例证。
报道说,尽管医院“应经过鉴定和检验,才能确定医院是否该负责”,但家属并不买账,“组织多人到医院,拉上横幅,烧纸。”在这里,显然充满这样的不信任逻辑:医疗鉴定有什么用,反正都偏向医院,还不如闹闹,引起舆论与领导关注,更有效果。
更耐人寻味的是,该医院也没有坚持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同样采取非常规手段——你搞“医闹”,我就让医生护士戴钢盔,让大家看看医院多么无助。有评论者认为,该医院成功策划“钢盔事件”,通过夸大事件的严重性,以争取舆论同情,毕竟死亡家属只是闹,而没有诉诸暴力。
这样的观点属见仁见智,但“钢盔事件”中,有一点是确信的:医患双方都已经没了协商与谈判所需的最起码的信任,也不再对通过医疗鉴定程序解决问题抱有信心,而是殊途同归地拾起“私人救济”的大棒。“私人”方式的盛行,反过来又加剧彼此的对立,产生恶性循环——这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
超越“钢盔事件”中医患双方的对错,有一个问题更值得深思:我国对医疗事故的处理,在立法层面上有了更合理周详的规定,可为什么无法得到患者与医院的普遍信任,自觉按此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它涉及法治大环境,涉及患者素质,但更涉及多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在市场化的幌子下所衍生的乱象。
直到今天,我依然相信,大肆牟利、医德败坏的是少数,大多数医护人员仍秉承职业良知兢兢业业工作,但“少数”的腐蚀性与破坏力太强了,把正常医患关系一点点扭曲,所有人置于失衡状态——患者额外负担沉重费用,而全体医护群体为他们的恶行承担骂名与敌视。
某种程度上,“钢盔事件”的死亡患者家属的偏激不是针对具体的医生护士,而是在宣泄对医疗乱象的强烈不满。而戴钢盔的大多数医护人员也是无辜者,在为医疗乱象“赎罪”。
解玲还需系铃人,要想类似医生护士戴钢盔的荒唐不再上演,办法只有一个:彻底割掉医疗乱象毒瘤,医院归位,在合理追求利润同时,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