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心理护理

www.cnkang.com  2007-4-17 8:49:00  中华康网

   摘  要  目的:为解除因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带给患者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方法:总结18例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护理经验。结果与结论: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稳定病人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促进病情好转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  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理护理

  众所周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提高人们对所处环境中各种情况的高效而主动的适应能力,能减轻各种不良刺激导致的紧张、焦虑而产生的症状。而人在患病后,由于身体、环境及社会角色的转变,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方式,知悉、调动或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或行为,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目前,人工呼吸机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抢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但它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在应用呼吸机前患者是一个健康、独立自主的人,需要人工呼吸机来维持呼吸功能时处于不能交谈、活动受限的环境,加之躯体疾病,这些变化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患者与医护人员更好地合作,从而使患者的疾病更快地康复。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2~89 a。重症感染6例,ARDS 8例,急性呼吸衰竭4例。18例中气管切开6例,气管插管12例,均采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时间3~12 d。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6例,中等教育8例,初等教育3例,文盲1例。

  2  心理护理

  2.1  恐惧感 

  由于处在陌生的环境,加之使用陌生的设备,对病人而言是一种既紧张又恐怖的体验,大多数病人均会产生恐惧的心态,可能会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疑虑治疗或停用呼吸机后有无危险。因此,对病人在使用呼吸机之前,医护人员应向他们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告诉病人医护人员将随时守护在床旁,当呼吸改善后即可拔管,鼓励病人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医护人员应以关心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消除恐惧心理。

  2.2  孤独感 

  由于使用呼吸机后不允许陪护,病人与家人分开,极易产生孤独感,而良好的亲情能给病人莫大的安慰,病人家属经常性短时间探视,因为插管时无法说话,使许多病人感到痛苦,有的病人因不能说话得不到所需的帮助而感到害怕,此时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病人,要设法与病人建立起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比如按床头铃、笔谈、手势或会话卡(标出常用的语言供患者选择),善于用眼睛交流,有预见性的解决病人的需求,有耐心地注视病人的表达,语言通俗易懂,咬字清晰、速度要慢,告诉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便可说话,通过这种无声的交流可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消除恐惧感,使病人安心治疗。

  2.3  烦躁和抑郁感 

  由于病情危重,病程长,病情反复及长期使用呼吸机而一时又无法脱离呼吸机的病人常常表现出烦躁,不能忍受,甚至要强行拔管,而当遭到劝阻后病人感到无奈时又会转为抑郁状态。此时医护人员应理解病人,给予鼓励性语言,耐心讲述病情逐渐好转的情况,让家属予以配合,帮助病人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提供合理的治疗。

  2.4  知觉剥夺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被局限在床上,与外界联系减少,整天处在一种过度的不情愿的刺激环境中,极易造成知觉剥夺,个别还会产生认知障碍,如错觉、幻觉、时间感觉障碍等表现,老年人易产生谵妄,为预防此现象发生,应减少不良的刺激,主要是对环境的控制,例如:光和噪音的控制,病房光线应柔和,医护人员不在病室内过多大声说话,尽可能合理安排各种护理、治疗时间。

  3  效果与体会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减轻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可增进护患关系,通过语言或形体语言进行的心理护理是改善病人症状、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最佳护理方法,本文18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通过心理护理满足了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消除其烦躁和抑郁感,稳定其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促进病菌情好转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霞,郭丽娟.使用人工呼吸机患者的护理[S].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202-203.

  [2]林菊英,金乔主编.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22.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