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中心静脉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www.cnkang.com  2007-3-24 14:05:00  中华康网

   摘要 通过对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予以总结,认为穿刺部位应首选右侧,锁骨下静脉较颈外静脉更易固定且留置时间长。据解剖学的测量及临床应用,总结出安全有效的穿刺方向和合适的置管长度。由于妥善护理,导管的感染率明显降低而置管时间延长,同时分析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及处理方法,指出更换导管时应注意的问题。
  Key word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Hem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Nursing

  中心静脉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极为重要,它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正确的穿刺和严格的护理是保证移植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将1985~1997年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予以总结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40例患者,男30例,女10例,年龄5~43岁。其中36例为血液病患者、4例为急性中重度放射病患者。

  1.2 移植情况

  36例血液病患者移植前均经强烈化疗和致死量全身照射,其生物效应达极重度放射病表现。40例患者移植后无骨髓期白细胞最低值为0.02×109/L,其中白细胞绝对值为“0”的持续时间最长为9d;血小板最低值为2×109/L。

  1.3 材料

  颈外静脉置管为国产硅胶管,锁骨下静脉导管为双腔或三腔导管(美国ARROW公司)。

  1.4 方法

  锁骨下静脉及颈外静脉穿刺点选择及消毒方法同常规。

  2 结 果

  40例患者分别予以右、左侧锁骨下静脉及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无1例发生穿刺并发症(气胸、误伤动脉、神经或其它组织),前者平均置管天数为45.5d,后者为31.9d,仅发生极个别置管后并发症,见表1。

表1 4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情况

类别 侧别  置管后并发症(例) 留置时间(天)
感染 堵管 空气栓塞 导管脱落
颈外静脉 1 11 0 1 0 1 2~44
锁骨下静脉  11) 28  11) 5 0 1 39~69
合计 2 39 1 6 0 2 2~69

  1)该例患者更换导管一次,重新置管1次  对导管处皮肤、导管接头、拔管前血培养及拔管后导管末端多次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0.9%~10%,见表2。

表2 40例中心静脉导管微生物检测结果

检测部位 检测次数 阳性标本数 阳性率(%)
导管出皮肤处 239 4 1.7
导管接头 230 2 0.9
拔管前血培养 40 1 2.5
拔管后导管末端培养 40 41) 10

  1)1例为感染者,3例为非感染者3 讨 论

  3.1 中心静脉置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意义

  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与普通患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患者移植前所行强烈化疗(环磷酰胺用量80~120mg·kg-1)对周围血管刺激极大,而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药液很快进入体循环,1min后便可与全身血液均匀混合,[1]故可减少局部刺激。②移植后不仅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而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亦能导致免疫力降低,患者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反复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则为预防局部出血和感染提供了可能。③移植术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进食受限,中心静脉导管是患者营养的重要保证。④为预防移植后出血、感染、GVHD等并发症,患者每日需应用大量药物,中心静脉导管为用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被视为患者的“生命管”。

  3.2 穿刺部位的选择

  应首选右侧。本组选择右侧穿刺39例(占97.5%),选择左侧穿刺1例(占2.5%),此例因右侧穿刺部位有病变故选左侧。另1例右侧发生导管感染因而改为左侧穿刺。本组39例患者右侧穿刺无1例发生插管并发症,证明选择右侧进行穿刺是安全有效的,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右侧插管具有以下优点: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低,刺破胸膜的可能性相对小;右侧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角度为28°,左侧为47°,安置时右侧比左侧较为顺利;左侧有胸导管开口,穿刺不慎易损伤胸导管;肿瘤淋巴管转移时易播及左侧。

  另外,虽然颈外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相比,具有表浅、清晰、穿刺安全的特点,但其管径较小(平均0.6cm),解剖变异较多,受头部活动影响不宜固定,难以长时留置。而锁骨下静脉恰居锁骨内侧1/3的后方,并有韧带固定,管径较大(平均1.2cm),变异小,可长时留置。本组12例颈外静脉置管时间为2~44d,平均31.91d,2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为31~69d,平均45.47d,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3.3 穿刺方向的确定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穿刺线。该线由二点连线组成,一点为锁骨中内1/3居锁骨下缘1cm处,另一点为锁骨与胸锁乳突肌外缘交角平分线上的0.5cm处。因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面所成的角度平均为38°,故穿刺针的角度约为35~40°。值得注意的是穿刺针进入皮下后须紧贴锁骨下面潜行,才能避免气胸的发生。本组2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均采用上述定位定向法进行,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3.4 插管长度的确定

  据测量,成人左、右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的总长度分别为16cm和14cm,[2],故临床置管时左、右侧长度分别不宜超过18cm和16cm(含皮下潜行距离)。曾有报道导管右侧插入18cm穿透心脏。[3]本组28例置管长度为14~16cm(平均15cm),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3.5 置管后感染的预防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5~10万的插管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VC-RI),死亡率为10%~20%,ICU病房则大于25%。[4]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由于骨髓严重受抑,极易并发导管感染,国内外报道的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0%~50%,[5,6]本组4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5%。另外,本组有3例尽管无任何临床感染征象,但拔管后导管末端培养呈阳性,其置管时间分别为44d、45d和61d,提示当置管时间超过40天时,感染的危险明显增加。

  我们在预防导管感染方面重视以下方面:①严格皮肤消毒。通常大多数CVC-RI是因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移居至导管腔外所致,因此导管出皮肤处的消毒很重要。我们的方法是局部用一遍碘酒、三遍酒精消毒,外敷酒精棉片加无菌纱布覆盖。换药隔日1次,局部培养每周1次。40例患者中导管出皮肤处共采样239次,标本阴性率为98.3%,说明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近来安尔碘广泛使用,且使用方便疗效更佳,值得提倡。②合理敷料选择。透明敷料虽具可视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因透气性能差,常致导管周围湿度增大。另外锁骨周围皮肤不平整,透明敷料常因受热和活动而反卷,影响固定。使用无菌纱布敷料则无上述不妥。近有研究发现透明敷料比棉质敷料更易增加CVC-RI的危险性,建议选用棉质敷料。[7]③重视导管接头消毒。污染的导管接头最易引起CVC-RI。研究表明50%以上的CVC-RI在发生前或同时,导管接头培养呈阳性;而接头培养阳性时,CVC-RI也十分严重。[4]本组导管接头消毒方法同局部皮肤消毒。40例导管接头处共培养230次,标本阴性率为99.1%。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3.6 导管血栓形成因素及处理 本组有6例(15%)发生导管阻塞,其中部分阻塞5例,完全阻塞1例。阻管发生时间为31~43d,提示置管30d后阻塞发生率增加。导致阻管因素有:①用输液泵持续输液,体位改变致导管出现回血,本组6例中3例属上述情况。②导管部分阻塞时仍输血制品,致纤维蛋白沉积管腔更小,直至完全阻塞。本组1例完全阻塞者属此情况。③与使用多腔管有关,原因不详,可能因多腔管管径相对较小。我们观察到三腔导管较二腔导管更易阻塞。④置管时间越长,阻管可能性越大。当导管发生部分阻塞时,我们采用250~350U肝素盐水反复冲注,如效果不佳则可采用500U的肝素盐水封管3~5h,其中有2例采用该方法后完全畅通。若导管阻塞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处理,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尿激酶2万U+生理盐水2ml注入导管内封管2~4h,待血块松动后回抽,再用生理盐水冲注,切忌将血栓推入血管内。

  3.7 有关导管更换的问题

  本组1例患者置管45d后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39℃),经多种抗生素处理无效,疑为导管感染。即在原插管部位导丝引导下更换导管,原导管末端培养为G-需氧杆菌。拔管后末用抗生素体温自行下降,证实有导管的感染。但2d后患者再度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无效,拔管1d后重新改左锁骨下静脉置管,体温终于得到控制。提示如疑有导管感染可先予换管,若换下的导管末端培养阳性时,应立即拔除新更换的导管,24~48h后重新选择部位插管,以免再度引起感染。

  3.8 有关置管时间的探讨

  一般不主张长时间置管,因置管时间越长,CVC-RI的危险因素越大。目前国内报道置管最长时间为42d和60d,[3,4]国外则为9.9d和12.4d。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病情复杂、病程长,无法承受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故在许可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延长置管时间。本组40例置管时间最长达69d,且无明显并发症,说明通过妥善的护理可以延长置管时间。

  参考文献

  1 乔爱真.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4,29(3):149-151.

  2 张为龙,钟世镇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86-387.

  3 徐洁明,赵艺琳,何国欢,等.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防治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4~6.

  4 张琳西,潘伯荣.中央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674- 676.

  5 姚善谦,钱凤伟,刘海川,等.10例胎肝、骨髓移植过程中感染的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1988,9(10):611-612.

  6 明道化,谢丽英,王耀平,等.12例骨髓移植后感染的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1988,9(10):588.

  7 Hoffmann K,Weber D,Samsa G,et al.Transparent polyurethane film as an intravenous catheter dressing;a meta-analysis of the infection risks.JAMA,1992,267:2072.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