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12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  目的  预防减少患者在监护室内监护期间精神障碍的发生。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0月入住监护室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入住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心理护理和各种护理对策后发生监护室综合征的情况大大减少。结论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各种病情变化及行为表现,增强护患感情,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有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

    [关键词]  监护室综合征;精神障碍;护患交流;护理

     监护室综合征是指在监护室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1]。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收治的患者中32%~60%发生本征。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形式有:(1)谵妄状态。是本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明显下降;(2)思维障碍。既可通过语言,又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3)情感障碍。少数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欣快征,多数病例表现为情感抑郁;(4)行为动作障碍。行为动作失常,如乱叫乱喊、撕衣毁物等;(5)智能障碍。老年患者在监护室监护过程中发生的痴呆属于智能障碍;(6)其他表现。失眠(夜不眠和昼浅眠)、头痛、腰背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等。各种患者因病情危重收治于监护室病房,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急状态,精神上也承受很大刺激,容易出现监护室综合征,为预防和减少监护室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故对其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在2004年1月~2005年10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共4837例,发生各种精神障碍的患者127例,占患者总数的2.63%。其中表现为谵妄状态9例,占7.09%;表现为情感抑郁21例,占16.5%;表现为行为动作障碍如乱叫乱喊、撕衣毁物15例,占11.8%;失眠、头痛、腰背痛53例,占41.7%;其他29例,占22.8%。男76例,女51例。

    2  监护室患者的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

    2.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见于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疾病[2]。既往有过精神病、潜在性精神病或精神失常史4例,占3.15%;有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史8例,占6.30%;在接受重症监护时容易发生本征。

    2.2  躯体疾病伴严重并发症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严重的全身感染、心脏疾病、肺源性脑病、电解质及体液紊乱、恶性肿瘤。我院绝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疾病。

    2.3  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药源性和酒精性、农药中毒性等。有过安眠药中毒或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13例(10.2%),由其他药物引起的有11例(8.66%)。本组应用利多卡因导致精神障碍2例,应用硝普钠导致精神障碍2例。

    2.4  术中及术后因素  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大量出血、输血、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等。其中出现低氧血症、低血压的有36例,占28.3%;出现过度换气、PaCO2过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患者有25例,占19.7%。高氯高钠4例、代酸代碱3例等。

    2.5  环境因素  重症监护室的环境与监护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因情绪紧张发生精神障碍的28例,占22.1%。所以环境因素不良是造成精神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1)监护室与外界隔离。(2)重症监护室室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控仪器,这些都给患者带来一种被禁锢的感觉,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同时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休息和睡眠。(3)噪音大。室内的噪音水平白天为50~70 dB、夜间为45~55 dB。噪音>60 dB,就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患者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3]。(4)危重及抢救患者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5)通宵照明缺乏时间感和昼夜的节律感。(6)限制探视不陪伴,限制活动及使用约束,环境陌生,缺乏沟通及交流。(7)睡眠剥夺。实验证明,睡眠剥夺2~5天后会出现焦虑、多疑、定向力障碍、错觉、谵妄等精神症状。(8)患者因素:老年人、男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易发生。强迫卧位所带来的痛苦;交流障碍和对死亡的恐惧、逆反心理;患者自觉人格的丧失和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卫生管理等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2例,占1.57%。

    3  护理对策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控制感染及低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3.2  加强互换交流  如术前访视,既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也可对患者及家属的背景和存在问题提高重视,以便在术后护理工作中引起注意并协助解决;与其同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满足患者的需要,获得信息的需要,获得安全感和早日康复的心理需要,适当的活动的需要。

    3.3  改善环境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首先,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并解释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环境刺激,以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其次,监护室环境设置尽量家庭化,增加生活气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尽量避免使患者看到同病室危重患者被抢救的场面,以及其他危重患者的恶液质状态。也可根据情况改变监护室的探视制度,通过家属和亲友的亲近给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患者,以减少多种治疗抢救造成的相互干扰。夜间如非必须降低病房的照明度,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均要轻盈及减少监护仪及呼吸机的噪音。

    3.4  舒适护理  (1)及时有效的镇痛,保持体位的舒适。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患者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并活动四肢。(2)在患者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对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禁忌使用约束性治疗,可酌情使用药物性治疗。(3)增加治疗护理的计划性,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3.5  维护患者的自尊  (1)入监护室患者大多身体部分裸露,而且由于工作原因,护士可能多注意监护和治疗,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存在和自尊。(2)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要尊重患者,必要时应用屏风遮挡或让其穿上病衣。(3)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或清洗手脚、按摩经常受压部位皮肤)及各种基础护理,这样不仅可给予爱抚和安慰还可以增进护患感情。

    3.6  音乐疗法  适宜的音乐可以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少,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产生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音乐对人的情绪调整和平衡的作用,能减慢心率扩张血管而加强心肌的血液循环,由此而降低心脏负荷,清除心肌缺氧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从而缓解心绞痛。并有助于各种操作的顺利进行,还可通过内啡肽等物资的释放而达到镇静、催眠的作用。

    4  结论

    监护室患者精神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监护室护士应以广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以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亲切的语调护理患者,密切观察患者各种病情变化及行为表现。增强护患感情,使患者得到被尊重及重视的感觉。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有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任常陵.ICU综合征.日本医学介绍,2001,22(11):526.

    2  罗红.术后ICU患者精神障碍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5):30-31.

    3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音的污染.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

     作者单位: 430022 湖北武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