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PICC并发症1例的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www.cnkang.com  2007-6-11 9:40:30  中华康网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经腋静脉达到上腔静脉的一种静脉置管。PICC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硅胶制成,导管柔软,无刺激,适用于持续静脉输液及刺激性药物的输注,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保护了血管。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临床逐步开展PICC技术,穿刺患者共计30例,穿刺成功率100%,留置时间最长10个月,最短2周,应用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患者拔管为肿瘤晚期患者死亡后拔除。置管期间绝大多数患者在输注液体时都效果满意,仅1例留置3周,因输注液体时从穿刺针眼处外渗,量较多,加之要用化疗药物,考虑到化疗药物外渗,损伤组织;另考虑置管保留于静脉内,易引起感染,故最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予以拔除。针对这1例置管患者,笔者做了分析,现将分析情况及今后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于2004年7月30日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6次化疗结束。于2005年4月25日拟乙状结肠癌术后复发伴梗阻收住入院。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于2005年5月11日行PICC穿刺术,穿刺过程不顺利,因为患者长期禁食,静脉反复穿刺,加上自身条件较差,故静脉条件不很理想,仅右肘正中静脉能行穿刺。经2次穿刺成功后,在置管入一段距离时却遇到阻力,最后只进入19cm左右,导管外口以BD浅静脉留置针留置,常规固定后连接补液,通畅,输注良好,外观穿刺处无变化。于5月16日行剖腹探查术,由于未做好交班工作,麻醉师又行右侧颈内置管术。术后患者输注液体采用两管交替使用。但于5月19日起从穿刺针眼处开始有少量渗液,随后在PICC管使用时,外渗液量加大,于6月1日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予以拔除。拔管后测量PICC管置入18.5cm,尖端无堵塞,用10ml注射器抽吸液体后,冲洗管道,无任何阻力,滴液通畅,管壁也无裂缝。

  2 分析原因

  2.1 脉冲不规范 此患者常规输注液体中有脂肪乳剂,由于脉冲不规范,致导管堵塞,而使管内压力增高,从针眼处渗液。

  2.2 压力变化 患者5月16日行剖腹探查术时,麻醉师于同侧颈内静脉穿刺,两管在同一侧,是否在输注液体时有压力的改变。

  2.3 低蛋白血症,血管通透性增高 该患者长期静脉滴注化疗药物,加上长期营养不良,存在低蛋白血症(5月17日,5月18日的白蛋白均低于正常值,分别为21g/L,27g/L),致使患者机体极度虚弱,相对血管营养也极差,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外渗。

  3 预防措施

  通过这一PICC置管患者,使笔者认识到,虽然PICC的穿刺危险性小,并发症也较少,但在选择患者及留管期间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1)故在选择患者时,应该详细向患者做好宣教,患者及家属自愿,而且患者静脉条件允许,由医生谈话签字后再由经专业培训过的有操作证书的护士进行穿刺操作。(2)科内组织学习,从理论上认知。每位护士学会如何护理留置导管,如何处理留置期间常见问题的出现。如回抽困难、无法经由导管抽血或输液、导管堵塞、如何脉冲等。(3)每位护士要教会携带PICC管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4)特别强调在输注高分子的液体如脂肪乳剂、白蛋白等液体后要及时进行脉冲,如果患者属高凝体质,可考虑在输注上述液体过程中即予脉冲。在输注液体结束后要正确进行正压封管,以使PICC管留置时间更长,使用效果更理想。

  4 小结

  PICC技术是对长期输液及肿瘤患者的福音,作为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的使用日趋广泛。但不能因为要一味的开展此技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由,而盲目地去进行穿刺,结果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生理上、心理上及经济上的痛苦。应该有的放矢的去开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减轻患者的痛苦,体现护理的人性化。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