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应用自凝牙托材料加固串制骨架新法

www.cnkang.com  2007-1-13 9:15:00  中华康网

  要串制一具高质量的整体骨架特别是胸廓部的串连确非易事,除受骨骼材料来源的限制外,所选用的连接材料是否坚固耐用,采取什么样的串接方法都直接影响到所串骨架的质量、外形和寿命。白永庆、李占国等采用合成粘合剂粘合肋骨[1,2],段坤昌应用脱钙后加钢丝贯穿肋骨的方法修补人体骨架胸廓部[3],张光旨采用铜丝捆扎的方法连接椎骨和肋骨[4]等,尚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合成粘合剂的寿命问题,椎骨和肋骨小头处骨松质较多而不能受力过大等。笔者在串制整体骨架的过程中,采用自凝牙托材料作粘合剂粘接椎骨和肋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粘合剂的制备方法

  市售上海市珊瑚化工厂产自凝牙托粉及自凝牙托水(Ⅱ型),粉和水按质量体积比1∶1的比例调配成粘合剂。

  2 操作要点

  2.1 肋骨的粘合

  按传统方法串接椎骨完毕,将肋骨按正确的顺序摆放整齐。稍架起椎骨,将调配好的粘合剂分别涂抹于椎骨的肋凹、横突肋凹以及肋骨小头和肋结节上。将肋骨按解剖学位置与椎骨相接,保持一段时间,待牙托粉粘合剂干固后即可。

  2.2 缺损部位的修补

  周晓斌利用自凝牙托材料修补手足骨[5],据此对于骨质不佳的椎骨和肋骨亦可使用自凝牙托材料将其修补完整。而对于过去要依靠铜丝捆扎的部分,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以及胸肋关节处,实践表明用粘合剂已能将其牢固粘合,另外对加工时造成骨质中的销钉孔及线均可滴数滴牙托粉粘合剂,能起到防滑脱、防松动的作用。

  3 应用自凝牙托粉作粘合剂的几点体会

  3.1 两人操作,注意配合

  粘合肋骨时应两人同时操作,自上而下依次粘合肋骨,要做到配合默契。在粘合剂干固前将肋骨调整至解剖位置,干固过程中不要晃动,保持被粘接肋骨在松手时不再移动即可。在这一过程中,可戴乳胶手段,把多余的粘合剂擦去或均匀的涂抹于关节周围,能起到抛光的作用。

  3.2 肋间距的调节

  用粘合剂粘合胸肋关节时, 如果某肋骨间距过大或过小时,可用电吹风对相应的肋椎关节吹热风,两指将间距不合适的肋骨稍微捏合或分离至合适间距,直至关节处的粘合剂受热开始软化后移走电吹风,保持两肋骨的合适间距至粘合剂重新冷固即可。

  3.3 粘合剂的调制

  调制粘合剂时,应待粘合剂开始聚合时才能使用,否则滴于骨骼上的没有聚合的粘合剂中的牙托水就会渗入骨质中或挥发,只在表面留一层细沙状的牙托粉,这种状态不能起到粘合效果。检验是否开始聚合,可蘸取少许粘合剂于指尖,轻轻一搓,无粉状颗粒即可。另外在气温较低时粘合剂聚合很慢甚至不聚合,这时可用电吹风对其吹热风,但注意不要离得太近,避免粘合剂受热过度引起爆聚。另外还应注意粘合剂一次不要配制太多,尽量做到粘接两根肋骨时需要用多少就配制多少,否则一次用不完,待粘合下两根肋骨时所剩的粘合剂已经聚合,无法使用;或者粘下两根肋骨时又不够,这时不要向剩下的粘合剂中继续加自凝牙托水和牙托粉,这样会延长粘合剂的干固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

  3.4 做到粘合剂与骨质牢固结合

  在粘合肋骨时,应先在粘合剂为较稀的液体状态时滴数滴于肋骨和椎骨上,让其渗入到骨质中,然后待其聚合一段时间变得较稠时涂抹于椎骨和肋骨的关节面上;而对于骨面有缝隙处可将稀的粘合剂用注射器沿缝隙注入适量后,将骨缝用较稠的粘合剂抹平。这样,部分粘合剂渗入骨质才能与骨质充分结合,融为一体,坚固耐用。

  3.5 改进的设想

  应用自凝牙托材料(Ⅱ型)作粘合剂串制骨架时,粘合剂调制好后为淡红色,与洁白的骨骼相比似有不协调之处。因此,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向化工厂购买没有颜色的牙托粉,或者可考虑使用白色的自凝造牙粉,其理化性质与自凝牙托粉相似,又是白色,这样就达到与骨质颜色相一致的目的。

  用自凝牙托材料作粘合剂干固后非常坚固,老化较慢,其粘合串接的骨架一般不会出现散架现象。它作为一种粘合材料有着来源方便,不会因保存不当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应用自凝牙托材料串制骨架,既方便快捷又成本低廉,同时也最大程度的保护了骨质,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粘合剂。

  参考文献

  1,白永庆.用合成材料串制骨架.解剖学杂志,1990,13(1):79

  2,李占国,张国盛.陈列骨架串制方法改良.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5,13(2):96

  3,段坤昌,门继辉,顾庆生.人体骨架标本胸廓部的修复.解剖学杂志,1995,18(6):495

  4,张光旨,王兴海.骨标本的串制.见:李忠华,王兴海,主编.解剖学技术(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5~36

  5,周晓斌,王兴海,石 瑾.用自凝牙托粉修补骨骼新法.解剖学杂志,1997,20(5):411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