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急诊科管理和建设的经验与探讨

www.cnkang.com  2007-1-15 11:47:00  中华康网

    杨云芳 王一 高玉培 2004-10-2 11:52:20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年 9 月 第 2 卷 第 9 期 

  急诊体系组成包括:市民、全科医师和医疗看护。医院急救体系包括急救点、急诊科。医院急救须对急诊病人提供诊断和必要的治疗。初级急救要保证急诊内科和外科的诊断和治疗;高级急诊科是各专科急诊提供各专业化的急救。当今社会呼唤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质量不断提高,如果一环减弱,此系统就会中断,所以不能忽视医院和地区系统间的“相容性”和“功能性”。急诊科以接诊急危重症病人为主,必须24h开放,所以配备高素质的医疗急救人员和先进的急救、监护、治疗设备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先决条件。我院急诊科虽然谈不上配备最为精良,但我们除了建立和培养固定的急诊医疗队伍(由多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固定医师组成)外,还以各临床科室轮转急诊的医师为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我们还有一支固定的、训练有素的急诊护理队伍,因此,我院急诊科日平均急诊流量、年留观量、年抢救量相当大;并且由于领导层管理得当,我院急诊病人很少对医疗环节发生争议。我们特将该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总结成文,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及指正。

  1 急诊、急救的概念
   
  急诊指急速地为急症病人进行检查和诊断所采取的行动;急救是为防止处于危急状态下的病人死亡和其后致残,而对患者提供的紧急医疗服务。两者同为急症医学的重要核心。
     
  急诊医学:急症医学又称急救医学或急诊医学,它是研究与处理急危重症病人及伤员急救、途中监护治疗、医院内治疗,及其组织和管理等问题的专门学科。急诊医学就其具体工作对象来说,大致可分为创伤与非创伤两大类。急诊医学的任务可分为建立急诊医疗勤务体系、建立(健全)急诊科、组织培训及学术交流三个方面。

  2 急救的三个层次
   
  2.1 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多为心脏骤停或创伤患者,应做好组织工作,并要求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技术。
   
  2.2 转送途中监护及抢救 目前已改变了“救护车的任务只是把病人转运到医院”的概念,强调运送过程中应边监护、边抢救、边与急救中心或接受医院联系,报告病人情况及接受指导。设备完善的加强监护机动车及小型救护飞机或直升机的使用,有力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3 医院内急救 医院是急救医疗的主要实施地,包括医院的急诊科和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人到达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分诊及观察。其后按病人具体情况决定出现、转入相应科室、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或综合性危重病监护病房。

  3 急诊科的任务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前哨,其主要任务是对危及生命的患者组织抢救,对无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进行诊治,及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急诊医疗水平。所以急诊科一般均建立在医院最适中的地区,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可随时得到有关部门、科室的支援。

  4 急诊科的硬件配备
   
  4.1 地理条件及医护素质 有条件的急诊科应该分设急诊室、抢救室、监护室及留观或观察室等部门,急诊医护人员均须已从事三年临床实际工作。护理人员是急诊科的基本力量,应相对固定。急诊医护人员均须做到能熟练掌握抢救及监测设备的性能及操作。
   
  4.2 急救设备和工作制度 区以上医院的急诊科至少须配备心电图机、心脏除颤、起搏器、氧气、喉镜、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吸引器、电动洗胃机及各种急用药品。急诊科应设专线电话24h应诊,并制定有关急诊工作规章制度。

  5 急诊科的软件要求
   
  即组织急诊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及学术交流包括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对基层人员及大众的急救基本技术培训两部分。
   
  5.1 专业培训 急诊专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反映急诊科的工作职责及专业人员应掌握的技能。
   
  5.2 基层培训 多着眼于重大灾害事故,心脏病及战争救护等方面,重点多为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转送病人等。

  6 理论要求
   
  6.1 主要知识、技能 基础理论知识: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诊断和处理;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和处理;昏迷的诊断和处理;创伤、烧伤、发热、咯血、缺氧、休克、大呕血、急腹症、急性中毒、心律失常、急性传染病、急性脑卒中、中暑、溺水、电击等物理因素,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和处理,以及五官科急症的诊断和处理等。
   
  6.2 基本急救技术 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呼吸机的应用;心肺脑复苏;临时心脏心搏术及电转复术;建立静脉通道的技术;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电图动态监测)的识别和处理;胃管插入术及洗胃术;各种穿刺术(包括心包穿刺术);三腔管压迫止血术;创伤止血、包扎、清除、缝合及固定技术等。   

  7 正视急诊科的特殊性
   
  急诊科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岗位,急诊病人因其病情重且发展快,所以对医生的要求极高:要求首诊医师对病情判断准、快,并迅速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临床及专业基础知识要求相当全面,此外反应必须要迅速,体质还得要好。年轻的医生要热情、接受能力强,身体好,但在临床经验方面较之高年资医师有所欠缺;而年龄较长、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又往往疲于应付家事、晋升职称等事务,抑或是身体状况、反应能力、反应速度相对慢。我们不难切身体会到,在急诊科工作可以有大量机会处理各种各样的急症,所以抢救各式各样疾病的患者的机会比住院病房并不少,相对而言,轮转到急诊科对年轻的医生来说,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大好机会,在有高年资医师的指点和坐阵之下更是如此。
   
  8 建立急诊勤务系统
   
  急诊医疗勤务体系是实施急诊工作的最佳形式。各地的EMSS虽然其具体条件稍有不同,但组织形式、职责等大体相同。建立急诊医疗勤务体系即建立一个通讯、协调和指挥急救工作的中心。它需要配备有完善的通讯联络设备、综合分析系统、救护车及急救员,将若干合格的医院组织成急救网。其主要职责即从急症病人或伤员发病、受伤之初就开始有组织地指挥、协调现场抢救,合理分诊,转运及途中监护治疗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将患者转送到有关医院的急诊科或重症监护病室。

  9 院前急救
   
  9.1 院前急救的现状 提高生活质量自然引发了人们对急救病人在医院前实施救治措施和对学习急救医学知识的需求与重视。医院前急救是保障生命的重要环节,目前世界各国,乃至我国各大城市的急救医疗体系都已相当发达,可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只重视院内急救,轻视院前急救的现状依然十分突出。
   
  9.2 院前急诊的重要性 我院急诊科死亡病例以院前死 亡和外伤死亡为主。这充分说明相当人群对危急患者在院前如何实施处置严重缺乏急救常识。例如使用矮小的出租车或其它交通工具,不仅无法进行院前急救,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搬动等,甚至造成外伤患者的再损伤,增加抢救的难度和耽误到达医院后的抢救时机。

  10 急诊医疗工作质量的改进
   
  提高急诊工作的质量,可以提高急诊人员救治病人的效率,增加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规避急诊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主要方面有:(1)落实急诊人员岗位责任制 包括:急诊分诊岗位、首诊负责制和三级检诊制度。(2)建立系列的急症救治规范 急诊医务人员应按照医疗质量规范为病人提供服务。(3)解决好医疗质量控制中的效益问题:①实现效率、效益、效果的统一;②发挥单病种成本核算的作用;避免盲目的高医疗消耗。③实施标本化ISO9000认证。
   
  11 小结

  对急诊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管理的行政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我们从上可以看到,急诊科危急重症病人的管理涉及面相当广泛,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抛弃凭直观经验的传统方法,并逐步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收稿日期:2004-05-08) 

  作者单位:650051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