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www.cnkang.com  2007-3-22 11:41:00  中华康网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病因及其病理机制不十分明确、其急性病例病死率较高的血液系统疾病。由于再障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的日益发达、环境污染的加重,再障的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国内外血液学工作者对再障的发病率、地区分布、性别和年龄差别及其可能的发病诱发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 发病率与地区分布

  再障的发病率,东西方国家和各地区的报道不一致,总体趋势是东方国家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在东方国家中,对再障流行病学研究较多的国家为我国和泰国,我国曾于1986~1988年组织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44个调查点进行全国再障发病情况调查,调查人口52 095 047人年,年发病率为7.4/106,总体率95%可信限为6.7/106~8.2/106。急性再障发病率为1.4/106,慢性再障为6.0/106[1]。再障的发病可能存在地区差异,我国煤矿地区再障年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年平均发病率,泰国再障的发病率则低于我国,Issaragrisil等[2]报道泰国Bangkok地区再障发病率为3.7/106。Mary等[3]1984年5月~1987年4月组织全法国83个医学中心对法国城市地区再障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法国再障年发病率为1.5/106;以色列报道的再障发病率为0.8/106。在欧洲国家儿童再障与成人再障发病率无明显差异,Clausen等[4]于1982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对北欧5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15岁以下的儿童重型再障(SAA)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年间共诊断重型再障101例,平均每年儿童人口为431 106,发病率为1.95/106。Baslar等[5]从1992年始3年间对土耳其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区的9所大学医院进行14岁及其以上的成人住院病例构成比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年间共诊断再障73例,89%的病例为严重型,平均每年占同期住院病例的1.14/103,且在土耳其不同地区无明显差别。

  2 性别和年龄

  再障发病在性别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别。我国过去3年调查男性27 142 309人,发病率为8.0/106;女性24 952 738人,发病率6.8/10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8∶1。重型再障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率波动大,慢性再障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在某些地区,如广东省清远市再障发病率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6],而天津地区、新疆石河子地区男性再障患者少于女性患者(0.61∶1)[7,8];在土耳其、南朝鲜、泰国再障患者男、女性别之比分别为1.6∶1、2.4∶1和1.9∶1;美国也是男性再障发病率高于女性;北欧国家儿童再障男性多于女性(2.4/106和1.5/106);法国再障发病率性别之比无明显差异,而欧洲和以色列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大多数报道认为再障为一种老年性疾病,而且发病年龄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土耳其再障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男、女在发病年龄上存在差别,女性发病时平均年龄小于男性,且男、女发病均存在二个高峰,女性为20~24岁和55~59岁,男性为30~34岁和55~59岁。我国再障男性发病率在中年期有较明显的下降,女性在青春期有较明显上升,男、女慢性再障发病率在老年期均存在明显高峰,男性高峰在60岁以后,而女性高峰在50~59岁年龄段。法国男性发病有二个高峰,即15~30岁和60岁以上,而女性只有一个发病高峰,即60岁以上。

  3 可能诱发因素

  再障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了,发病可能的诱发因素也非常复杂,但一致认为后天获得性再障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无关[9],但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及其居住环境有关。

  3.1 病毒感染:肝炎病毒与再障的发病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Issaragrisil等[10]对肝炎与再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与再障的发生无明显关系,但与甲型肝炎,特别是25岁以下的曾经患甲型肝炎,且IgG降低、近期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征象者有明显的关系。Mary等报道,法国74%的再障患者为无可能诱发因素的原发性再障,13%的患者与药物毒性有关,5%的患者与肝炎有关。林果为等[11]对肝炎和再障发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临床确诊为肝炎相关性再障患者进行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分析,结果表明甲型肝炎与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发病无明显关系,14例肝炎相关性再障中2例系由乙型肝炎引起,大多数肝炎相关性再障可能由非甲非乙型肝炎引起。也有报道,再障的发生与人微小病毒B19、腮腺炎病毒感染有关[12,13]。

  3.2 药物因素:药物与再障的发病关系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氨苄西林、雷尼替丁引起的再障时有发生[14,15]。殷德厚等[16]对牡丹江地区三个县再障发病调查结果表明,发病与药物有关者占45%,其中与氯霉素有关者占31%。Issaragrisil等[17]对多种药物,包括噻嗪类利尿药、驱虫药(甲苯哒唑)、磺胺类药物、氯霉素、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抗惊厥类药物、地西泮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与再障发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障的发生与使用噻嗪类利尿药、驱虫药有明显关系,也与磺胺类药物的使用有关,使用此三类药物者发病率为9/106~12/106,但与氯霉素、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抗惊厥类药物、地西泮和口服避孕药无关。在泰国,药物引起的再障发病率为5%,明显低于欧洲和以色列(25%)。

  3.3 有机物及放射线:苯类物质和放射线是最先报道的再障诱发因素。Mary等[3]进一步验证再障的发生与接触苯和放射线有关。Guiguet等[18]依据病例对照研究,自1984年起对法国登记新发再障98例,其他病例181例和72例再障患者的邻居进行病因调查,年龄18~70岁,追踪调查15年的工作史,每一工种至少持续1年以上,结果表明再障的发生与溶剂、电离辐射、煤、石油和油脂无关,而与粘合剂有明确的关系,同时说明接触油漆是诱发再障的高危因素。Kaufman等[19]对泰国的Bangkok市和其他两个农村地区的253例再障和1 174例其他患者进行家用杀虫剂(包括有机磷、除虫菊素、有机氯)和再障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54%的再障患者和61%的其他疾病患者发病之前接触1~6个月的家用杀虫剂,结果表明家用杀虫剂的应用没有增加再障的发生率。

  3.4 环境因素:Issaragrisil等[20]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泰国Bangkok市及其附近的农村地区进行了社会地位,包括接受教育的年限、总的家庭收入、出生地(农村或城市)与再障发病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即接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家庭总收入越少,其再障发病的机会越大,每月家庭总收入<1 500泰铢(约合60美元)的家庭成员再障发病率几乎是每月家庭总收入至少5 000泰铢(约合200美元)的家庭成员的4倍,这可能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居民生活在穷困的居住地区、暴露在有毒的环境(如工业污染)之中、易发生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有关。

  近年由于临床治疗方案的改进,使再障的病死率明显下降。进一步了解再障的发病特点和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利于尽可能地减少再障的发生。

  4 规范再障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由于各地区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如病例登记的方法、人群普查的方法等,极大地影响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各地区之间的可比性。因此,若进行人群普查,必须规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有助于提高再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作者单位:陈桂彬 邵宗鸿 储榆林 300020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参考文献

  1 全国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情况调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2,14:6-11.

  2 Issaragrisil S,Sriratanasatavorn C, Piankijagum A, et al. Incidence of aplastic anemia in Bangkok. Blood, 1991,77:2166-2168.

  3 Mary JY, Baumelou E, Guiguet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aplastic anemia in France: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ic study. Blood,1990,75:1646-1653.

  4 Clausen N, Kreuger A, Salmi T, et al. Severe aplastic anemia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incidence , presentation, course, and outcome. Arch Dis Child, 1996,74:319-322.

  5 Baslar Z, Aktuglu G,Bolaman Z. et al. Incidence of aplastic anemia in Turkey: a hospital-based prospective study. Leuk Res, 1997, 21:1135-1139.

  6 黄之梁,黄展日,张惠生,等.广东省清远市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血液学杂志,1995,8:33.

  7 邵宗鸿,杨崇礼,李孝义,等.天津市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调查.中华内科杂志,1991,30:294-295.

  8 寥永葆,王勇,刘桂英,等.新疆石河子地区1986-1988年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情况调查.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0,12:111-113.

  9 Young NS,Alter BP,eds.Aplatic anemia:acquired and inherited.1st ed.Philadelphia:Saunder,1994.96-157.

  10 Issaragrisil S,Kaufman DW,Thongput A,et al.Association of seropositivity for hepatitis viruses and aplastic anemia in Thailand. Hematology,1997,25:1255-1257.

  11 林果为,林佩娣,杨子文,等.病毒肝炎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171-173.

  12 张国成.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4,21:257-260.

  13  郑宝根,郑智茵,周郁鸿,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浙江医学,1990,12:60-61.

  14 黄爱芬,郑荣远.雷尼替丁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激发”与“去激发”现象观察.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5,4:15-17.

  15 Chan TYK, Chan AWK. Aminopyrine-induced blood dyscrasias-still a problem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ety, 1996,5:215-221.

  16 殷德厚,刘长林,屈振芳,等.牡丹江地区三县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内科杂志,1986,25:709-711.

  17 Issaragrisil S, Kaufman DW, Andersong T,et al. Low drug attributability of aplastic anemia in Thailand. Blood,1997,89:4034-4039.

  18 Guiguet M, Baumelou E, Mary JY, et al. A case-control study of aplastic anemia: occupational exposures. Intern J Epid, 1995,24:993-999.

  19 Kaufman DW, Issaragrisil S, Anderson T. et al. Use of household pesticides and the risk of aplastic anemia in Thailand. Intern J Epid ,1997,26:643-650.

  20 Issaragrisil S, Kaufman DW, Anderson TE, et al. An association of aplastic anemia in Thailand with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Br J Haematol, 1995,91:80-84.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