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143例麻疹的护理

www.cnkang.com  2007-3-23 15:45:00  中华康网

    麻疹(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我科自2006年1~6月共收治麻疹患者143例,现总结出主要的护理措施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感染科病房自2006年1~6月共收治麻疹患者143例,女74例,男69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45岁,其中8个月以下28例,8个月~20岁7例,20~40岁108例;外地人口108例,本市人口35例。

     2  护理

     2.1  严格消毒隔离,做好个人防护  麻疹为呼吸道传染病,故应做好呼吸道隔离。患者应单间隔离或同病种同住。谢绝家属陪住、探视。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病房每日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60min。注意避免直吹患者。紫外线照射病房两次,每次30min。照射时嘱患者不要用眼睛看灯光,小儿患者应选在入睡时间消毒病房。

     2.2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所有患者均有体温升高,一般波动在38℃~41℃之间。每日定时监测体温6次,必要时随时加测。小儿患者应在护士监护下测量。为患者发放自制体温记录表,教会患者准确测量、记录体温。前驱期和出疹期体温较高者,一般可不予降温以免影响出疹。对高热、惊厥或体温高达39.5℃~40℃以上者可酌情给小剂量退热剂。忌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影响透发及体温骤降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

     2.3  心理支持  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对疾病缺乏认识,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故应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本病的特点和发生、发展趋势,生活上主动关心患者,及时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麻疹的流行病知识,临床经过及常见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减轻恐惧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4  强化基础护理  患者因病毒感染均体温过高,伴乏力,四肢肌肉酸痛。保持被褥干燥,清洁,盖被应轻软,衣着柔软,宽松,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及床单等,做好口腔护理,口唇或嘴角干裂者,应涂石蜡油或4%硼酸软膏,口腔溃烂者,可先以1%~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出疹期或退热后常有皮肤瘙痒,嘱患者应剪短指甲,患儿可戴我科自制的手套,以防抓破皮肤。瘙痒者可擦炉甘石洗剂。

     3  讨论

     麻疹为呼吸道传染病,应做好计划免疫。在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设施不好的公共场所;有必要外出时可以戴口罩;家庭、办公室要做好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活力不强,对阳光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病毒。尽管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4h,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30min即失去活力。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分泌物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应急接种时最好于麻疹流行季节前1个月。易感者在接触患者后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在接触患者后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ml(或每次0.25ml/kg)可防止发病。在接触患者6天后注射,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8周。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