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雅致枝霉TE7-15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实验研究

www.cnkang.com  2007-1-13 9:43:00  中华康网
   摘 要 目的:开发生产γ-亚麻酸(GLA)新的微生物资源。方法:研究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对雅致枝霉(Thamnidium elegans)诱变株TE7-15的菌体生长、油脂积累及GLA合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TE7-15菌株适宜的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其菌体生物量达到19.04 g/L,GLA产量达到1 079.95 mg/L。结论:该菌株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 Q93-33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of γ-Linolenic Acid by the Fermentation of Thamndium Elegans TE7-15

Zhang Ling Li Zhifeng Lai Bingsen Shen Xiaojing Tan Yafang Sun Shuqin

  (Beijing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71)

  Abstract Purpose:The aim is to exploit a new microoganism resource for γ-linolenic acid(GLA) production.Methods: The effects on fermentation conditions,such as temperature,fermentation time,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on cell growth and lipid formation of Thamnidium elegans TE7-15 strain were studied.Results:The optimum culture medium and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established,and the dry cell weight and γ-linolenic acid yield were 19.04 g/L and 1 079.95 mg/L under the condition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strain may be used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GLA.

  Key words Thamnidium elegans, Fermentation, γ-linolenic acid

  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治疗糖尿病、皮肤老化症、心血管疾病等均有一定疗效,故常作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或药品。

  GLA过去多从月见草籽中提取,这易受种植等因素的限制。微生物发酵生产GLA具有生长速度快、培养简单且原料不受限制等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目前国内多采用被孢霉(Mortierella)发酵生产GLA[2,3],我们以雅致枝霉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了诱变育种,获得高产GLA的诱变株TE7-15。本文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旨在开发生产GLA的新的微生物资源。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和培养基

  雅致枝霉(Thamnidium elegans)AS 3.345 6,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菌种保藏中心;雅致枝霉TE7-15突变株是AS 3.3456菌株经5-氟尿嘧啶、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选育而得。

  斜面培养基:霉菌培养基,北京市海淀区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30,酵母粉1.0,蛋白胨1.0,麦芽汁1.0,KH2PO4 2.0,柠檬酸钠0.5,CuSO4 0.5×10-3,ZnSO4 7.5×10-3,MnSO4 2.0×10-3, pH 6.0;基础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50,酵母粉1.0,蛋白胨5.0,KH2PO4 2.0,CaCO3 0.3,MgSO4 0.3,CuSO4 0.5×10-3,ZnSO4 7.5×10-3,MnSO4 2.0×10-3,柠檬酸钠2.0,pH 6.0。

  1.2 菌株的培养与处理

  菌种在斜面培养基上于15℃培养5 d,活化。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以100 ml的三角瓶装液10 ml,在15℃下,120 r/min培养24 h。

  在装有培养基100 ml的500 ml三角瓶接入种子液,接种量10%,15℃,140 r/min培养5 d。发酵液经的确良布过滤,蒸馏水洗涤后,称湿重,取部分湿菌体,100℃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干重,以确定菌体得率[4]。

  1.3 分析方法

  1.3.1 菌体油脂的提取 湿菌体按每克菌加4 mol/L HCl 6 ml混匀,室温放置1 h,于沸水浴煮沸3 min,置于冰室速冷,然后加入氯仿及甲醇(1∶1),混匀后离心,挥发除去氯仿即得油脂[5]。

  1.3.2 油脂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1.3.2.1 油脂的甲酯化处理 油脂加入皂化液(0.5 mol/L KOH-甲醇)2 ml,混匀,于60℃水浴皂化至油珠消失,冷却后加入甲酯化液(14%三氟化硼-甲醇)2 ml,于60℃水浴甲酯化30 min,冷却后加入正己烷1 ml,饱和氯化钠1 ml,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可用于气相色谱分析。

  1.3.2.2 标准品 以高纯度的GLA甲酯(Sigma产品,纯度99%)作为标准品。

  1.3.2.3 仪器和工作条件 用PE-XL气相色谱仪分析油脂组成;FAMEWAX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柱长30 m,内径0.32 mm,液膜厚0.35 μm。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程序升温条件为:柱温190℃时,以0.3℃/min升至191℃,再以4℃/min升至225℃,维持15 min。

  2 结 果

  2.1 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碳源进行对比实验(表1),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和蔗糖均不利于菌体生长及油脂积累;蔗糖有利于GLA的合成,但GLA是胞内脂肪酸,我们不能以GLA含量作为唯一指标,必须同时考察菌体干重及油脂产率,因此只有葡萄糖对各项指标可以兼顾。

表1 两种碳源浓度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

碳源 DC

  (g/L)

TL

  (g/L)

TL/DC

  (%)

GLA

  [mg/L(%)]

葡萄糖 19.52 3.01 15.43 817.52 (27.16)
可溶性淀粉  5.86 0.47 8.02  25.10 ( 5.34)
蔗 糖  9.09 0.55 6.54 167.14 (30.39)

  DC为菌体干重;TL为油脂含量;GLA(%)为油脂中GLA的百分率,即GLA/TL

  2.2 不同氮源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

  本实验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不同氮源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2)表明,利用尿素作氮源虽然有利于菌体生长,但不利于油脂的积累;(NH4)2SO4有利于促进GLA的合成,但不利于菌体生长;而KNO3、蛋白胨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相近,对各项指标均可兼顾,但蛋白胨成本较高,所以我们选择KNO3作为氮源。

表2 不同氮源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

氮源 DC

  (g/L)

TL

  (g/L)

TL/DC

  (%)

GLA

  [mg/L(%)]

KNO3 17.94 3.06 17.03 858.51 (28.10)
尿素 19.47 1.07 5.51 282.69 (26.42)
(NH4)2SO4  9.39 1.54 16.36 468.31 (30.41)
蛋白胨 18.65 3.11 16.69 847.58 (27.23)

  2.3 不同温度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

  我们采用不同温度进行培养,结果(表3)表明,该菌株要求适当的低温环境,12℃既有利于菌体生长,也有利于积累油脂并合成GLA。

表3 不同温度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

温度

  (℃)

DC

  (g/L)

TL

  (g/L)

TL/DC

  (%)

GLA

  [mg/L(%)]

8 12.34 1.16 9.43 213.18 (18.32)
12 17.81 3.09 17.36 856.12 (27.69)
15 18.91 2.71 14.35 818.68 (30.21)
25 10.42 0.61 5.89 156.11 (25.59)

  2.4 不同培养时间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生长、油脂积累都逐渐增多,超过184 h油脂积累虽然仍在增多,但菌体生长逐渐减慢,且GLA合成比例逐渐下降即GLA合成的增加量与培养时间不成正比,继续延长时间则油脂积累也减少,所以综合评价后,我们选择培养时间为10 d。

表4 不同培养时间对菌体生长及GLA产量的影响

培养时间

  (h)

DC

  (g/L)

TL

  (g/L)

TL/DC

  (%)

GLA

  [mg/L(%)]

136 17.29 2.60 15.01 628.30 (24.21)
184 19.52 3.00 15.39 784.38 (26.11)
240 18.32 3.05 16.65 881.45 (28.90)
284 18.83 3.10 16.46 830.18 (26.78)

  2.5 优化培养条件的确立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葡萄糖浓度的选择、碳/氮比值的选择,最终确立的培养基组分为(g/L):葡萄糖100,酵母粉1.0,蛋白胨1.0,KNO3 5.0,KH2PO4 2.0,CaCO3 0.3,MgSO4 0.3,CuSO4 0.5×10-3,ZnSO4 7.5×10-3,MnSO4 2.0×10-3,柠檬酸钠2.0,pH 6.0。培养温度为12℃,培养时间为10 d。以此条件进行摇瓶发酵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发酵验证实验

培养基 DC

  (g/L)

TL

  (g/L)

TL/DC

  (%)

GLA

  [mg/L(%)]

基础配方 17.65 3.25 18.43  903.65(27.78)
优化配方 19.04 3.94 20.67 1 079.75(27.41)

  3 讨 论

  本研究对雅致枝霉诱变株TE7-15进行了优化培养,调整了碳源、氮源等指标,初步确立了发酵培养条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每升培养物菌体干重为19.04 g,油脂含量为2.25 g,GLA含量占总脂的27.41%,即每升发酵液产GLA 1.08 g,已达到工业化生产的指标,为GLA的发酵生产提供了新的菌株。

  目前国内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GLA的研究多采用被孢霉,如深黄被孢霉[2]、高山被孢霉[6]等,其菌体生物量及产脂率均较高,但GLA在总脂中比例为8%~15%,而TE7-15诱变株产生的GLA在总脂中比例较高,经多次实验测定均在25%以上,这一特点为GLA的提取、纯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关洁雯,林炜铁,姚汝华.被孢霉产γ-亚麻酸的补料工艺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4(5)∶18~20

  2,张峻,邢来君,王红梅.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微生物学通报,1993,20(3)∶140~143

  3,赵人俊,严虹,郑幼霞.影响被孢霉产生含γ-亚麻酸的油脂的几种因素.生物工程学报,1995,11(4)∶361~365

  4,吴水清,姚汝华.真菌产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7,18(3)∶127~129

  5,张玲,李植峰,谭亚芳,等.一种简便、快速的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生物技术,1999,9(6)∶43~44

  6,张道海,王未名,陆文华.被孢霉MA90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研究.生物技术,1995,5(1)∶27~29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