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小儿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诊治进展

www.cnkang.com  2007-3-21 10:37:00  中华康网

  摘要 随着全世界防治结核、麻风病的成功,小儿结核、麻风感染已逐年减少。但同时非结核分支杆菌(NTM,也称不典型分支杆菌)感染致病逐渐增多。本文主要讨论此病的一般情况及小儿的特殊表现。

  19世纪后期即已鉴定出非结核分支杆菌,但直到本世纪50年代才被认为是致病菌,许多情况下这种感染易被误诊为结核杆菌。近年来由NTM引起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这可能是因为:(1)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增加;(2)培养方法的改进;(3)外界因素致分支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及毒力改变;(4)艾滋病流行,人体免疫力改变也是可能的因素。有研究表明某些国家停止卡介苗接种后,当地的儿童NTM感染率明显增加。

病 原 学

  NTM为腐物寄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尘埃和水中,偶见于食物中(如鸡蛋、鲜奶、蔬菜)。迄今已分离鉴定的有近50种类型。显微镜下NTM近似于结核杆菌,但培养和生化特征不同。1959年Runyon根据某些生长特征将NTM分为四组:Ⅰ组为光产色菌,其中有致病性的有堪萨斯型、海鱼型;Ⅱ组为暗产色菌,其中有致病性的主要是瘰疬型分支杆菌;Ⅲ组为不产色菌,有致病性的包括鸟型、胞内型、蟾蜍型分支杆菌等;Ⅳ组为快速生长菌,有致病性的主要为偶发型、龟型,常常引起医源性感染。1989年Wolinsky又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分类:Ⅰ类为哺乳动物结核杆菌,包括结核分支杆菌、牛型分支杆菌和非洲分支杆菌。Ⅱ类为麻风分支杆菌。Ⅲ类为慢生长型潜在致病菌,包括鸟胞内型、堪萨斯型等8种分支杆菌。Ⅳ类为快速生长型潜在致病菌,包括偶发型、龟型分支杆菌。1996年以后,许多作者将原属于龟型的脓肿亚种分支杆菌独立出来,使其成为Ⅳ类单独的一型。

  最常引起小儿NTM病的是鸟胞内型、堪萨斯型、瘰疬型,新近也有龟型和偶发型的报道。尚有新的类型不断发现(如海德堡型)。NTM主要经咽粘膜、扁桃体、结膜、齿龈(出牙期)和唾液腺侵入颈部淋巴结而引起感染。

临床特征

  由NTM引起的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淋巴结炎、耳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内置导管感染及播散性感染,其中在小儿最常见的是颈淋巴结炎。据临床统计,大多数感染发生于0~5岁(91%),女孩占60%~74%。与土壤或尘埃密切接触被认为是一个明显的致病因素。没有人类互相传播的报道。

  受累淋巴结主要在头颈部,占84%,通常位于颈上部,接近下颌骨,几乎全为单侧性。不痛,橡皮样,质实,无触痛。在一个区域常有一组淋巴结受累。有时其上皮肤出现红色或蓝色改变。淋巴结炎可化脓和形成窦道。纵隔内淋巴结感染也不鲜见。除了病初有发热,大多数患儿没有全身症状。脑膜、肺部、骨髓和播散性分支杆菌病在儿童十分罕见。可能仅发生于免疫系统受损(如AIDS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

诊断和鉴别诊断

  NTM病的临床表现与结核病十分相似,二者鉴别对于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完整的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对于鉴别NTM感染和结核具有重要价值。病毒学和细菌学检验可以排除EB病毒、弓形体、巨细胞病毒等感染。颈部包块穿刺术有可能促使窦道形成,不宜过早进行。放射学检查通常为正常。腹部超声检查可确定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包块的性质。

  NTM淋巴结炎的病理学特点为肉芽肿性炎症伴或不伴中央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和郎汉斯巨细胞形成。分泌物涂片Ziehl-Neelsen染色可找到抗酸杆菌,但阳性率不高。确定诊断靠从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NTM并进行菌型鉴定。

  在疾病早期,用结核杆菌的PPD-T和常见在非结核分支杆菌PPD(PPD-NTM)进行鉴别性Mantoux试验在诊断NTM淋巴结炎时十分有用。尽管结核杆菌与NTM存在共同抗原,皮试可能产生交叉反应,但NTM感染患儿PPD-T试验硬结直径一般不超过15毫米。同时用PPD-NTM与PPD-T进行皮试,若NTM硬结直径较结核菌素大5毫米或25%即可认为是NTM感染。目前报道的NTM菌素有PPD-B、PPD-G、PPD-Y、PPD-A和PPD-F,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NTM淋巴结炎必须与化脓性和结核性淋巴结炎及猫抓病进行鉴别。化脓性淋巴结炎通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常有全身感染的其他体征(尤其是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发热明显,淋巴结有触痛和灼热。结核性淋巴结炎患儿有结核接触史和胸部X线异常。受累淋巴结常位于锁骨上或颈后三角区。PPD-T皮内试验反应更强烈(硬结直径≥15mm)。猫抓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在淋巴结炎发生前2~4周有急性发热、疲乏和损伤部位皮疹史。常自然缓解。猫抓抗原皮肤试验可明确诊断。

  其他易与NTM淋巴结炎混淆的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腮腺炎、唾液腺肿瘤等。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和适当的化验检查即可鉴别出这些疾病。

治疗及预后

  几乎所有的作者都认为,对于NTM淋巴结炎应将整个包块进行切除。但是,一般切除最大的受累淋巴结就已足够,因为小的卫星状淋巴结炎会在数月后逐渐消退。当有窦道形成或表面皮肤褪色和萎缩时,这些病变也应一并切除。如病变波及腮腺,可切除浅层或全部腮腺,保留面神经。一般来说,切除后伤口均闭合良好,再无分泌物出现。切开引流几乎都会导致瘘管形成及分泌物持续存在。当危及重要结构时,可施行刮除术,但其愈合过程长,疤痕明显。对那些不能将病灶组织全部切除的病例,应使用敏感药物进行全身化疗。

  NTM对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几年前NTM病的治疗还相当棘手。近年来发现,大多数NTM对阿米卡星、可乐必妥、利福布丁、环丝氨酸、头孢西丁和依米配能等敏感。尤其是1993年以来,克拉霉素、阿齐霉素等新型大环内酯类的出现为NTM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前景。这类药物耐酸,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胃肠副作用少。其最大优点还在于吞噬细胞和组织(包括肺)中浓度高,可达血清浓度的200倍以上,因而可积聚在分支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中发挥杀菌作用。根据美国胸科协会报告,上述药物对NTM的敏感度达80%~100%。临床上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2~3种联合应用,单用一种药物易产生耐药,应尽量避免。疗程一般4~6个月。

  经正确恰当的治疗,总体来看本病的预后是好的。Losurdo等应用克拉霉素、利福布丁和阿米卡星等治疗7例NTM颈淋巴结炎患儿,取得良好效果,随访3年无复发,故认为全身抗生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有可能取代手术疗法。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迄今仍未证实,故对接触过本病的儿童进行长期追踪是不必要的。也不必对患儿和接触者施行隔离。

参考资料

Howell N, Heaton PA, Neutze J. N Z Med J,1997;110(5):171~173
Haas WH. Butler WR, Kirschner P, et al. J Clin Microbiol,1997;35(12):3203~3209
Fergie JE, Milligan TW, Henderson BM, et al. Clin Infect Dis,1997;24(2):250~253
Tartaglione T. Clin Ther,1997;19(4):626~638
Losurdo G, Castagnola E, Cristina E, et al. Head Neck,1998;20(3):245~249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