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的肝癌9例诊治分析

www.cnkang.com  2007-3-22 16:18:00  中华康网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1-0079-02

    我院自1989年1月~1996年1月,共收治肝癌230例,其中以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为首发症状的肝癌9例,占肝癌的3.9%,此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51~61岁;病程10天~6个月。上腹隐痛者7例,上腹绞痛者2例;9例均有黄疸,纳差消瘦者6例;皮肤瘙痒者5例,灰白便者4例,肝大者4例,9例均未扪及胆囊肿大,有乙肝病史者4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5例,8例检测甲胎蛋白,2例阳性。B超检查9例,8例提示肝内或肝内外胆管扩张。有5例提示扩张的胆管内有低回声或强回声光团,其中3例考虑胆管结石,2例报告胆总管下端梗阻,有3例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分别为肝右后叶有一2.3cm×2.7cm的中低回声区,肝门部有一3.5cm×4.3cm的强光团,左肝内叶近肝门处有一3.9cm×4.7cm的较强回声光团,周围有声晕。CT检查6例,4例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分别提示肝脏右后叶及左内叶有不规则低密度区。PTC及术中胆道造影4例,3例提示肝内或肝内外胆管扩张,肝总管或胆总管中段梗阻,梗阻部位以下不显影,1例提示胆总管上段变细,充盈缺损。ERCP检查1例,提示三管汇合部以上不显影,考虑肝总管占位病变。术前诊断:胆管癌4例,壶腹部癌3例,胆石症不除外胆管病1例,原发性肝癌1例。

    2 手术所见和病理诊断

    2.1 手术所见 9例均见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8~3.0cm,肝总管壁不厚,无僵硬及狭窄。切开胆总管,均见胆总管内有暗红色质脆的栓子堵塞胆道。5例术中发现肝脏有癌块,分别为1.5cm×2.0cm、2.0cm×2.5cm、2.5cm×3.0cm、3.0cm×5.0cm、4.0cm×6.0cm大小。术前B超及CT提示肝右后叶有占位病变的1例,但术中未发现肝脏有肿瘤。

    2.2 手术方法 9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出癌栓,8例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行左肝外叶切除及胆总管空肠Y形吻合术。

    2.3 病理诊断 取胆道栓子及肝脏肿物做病理检查,诊断肝细胞癌5例,肝腺癌4例。

    3 讨论

    本类型肝癌因其发病独特,即肝内原发癌灶很小时则较早地侵入胆道,引起胆道堵塞,临床首先表现梗阻性黄疸的症状。故很少想到肝癌的可能。常被误诊为胆管癌、胆石症或肝炎。有人报告1例肝细胞癌表现为肝外胆管癌栓,术后9个月尸检时发现肝内肿瘤。又因本类型肝癌发病率低,故未被人们认识而被忽视。国内报告发病率为2.08%~3.4%。本组230例肝癌中发现9例,占3.9%。有人认为本类型肝癌非经病理检查难以确诊。可见本类型肝癌的术前诊断是非常困难的。本组9例,仅1例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如何在术前对本类型肝癌做出正确诊断,有人提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甲胎蛋白阳性、肝内有占位性病变、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内有杯口状影等,可作为诊断依据。

    我们认为,对本病的诊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今后在梗阻性黄疸的病人中,除胆管癌、胆石症外,也应考虑到肝癌的可能,应有意识地进行筛选检查,如甲胎蛋白测定等。

    (2)虽然AFP测定对肝癌有特异性的诊断意义,但尚有20%~30%的肝癌为AFP阴性。这意味着如单靠AFP来诊断本病将会漏诊。有人认为本类型肝癌AFP阳性率极低,故漏诊会很高。本组病人中,仅2例AFP阳性,其中1例术前诊断肝癌。6例AFP阴性者手术前均未考虑到肝癌而误诊。因此,AFP阴性者不能排除肝癌的可能。

    (3)尽管B超及CT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检查手段,但在本类型肝癌的诊断中,要想通过B超或CT来发现肝占位病变是比较困难的。一是本类型肝癌的肝内癌灶很小,不易被B超及CT发现;二是B超或CT发现肝占位病变,常考虑为胆管癌肝转移。本组9例中,经手术证实4例无肝脏肿瘤块,5例有肝脏肿瘤块者,3例术前B超及CT未发现肝脏肿块。检出率为22%。所以在本类型肝癌的诊断中,应用B超或CT检查来发现肝占位病变的意义不大,主要目的是通过B超或CT了解胆道的变化。本组9例B超检查,8例提示肝内或肝内、外胆管扩张。有5例提示扩张的胆管内有低回 声或强回声光团。此为本病的特殊表现。如能排除结石,则诊断本病基本成立。而胆管癌的B超显示为梗阻部位的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梗阻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梗阻部位以下的胆管正常。此点在与胆管癌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本组6例行CT检查,4例仅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对胆管内的改变未能显示。由此可见,B超对本病的诊断优于CT检查;

    (4)PTC、ERCP或术中胆道造影,可显示梗阻部位的胆管内有充盈缺损,与胆管痛的管腔狭窄是不同的。此时如B超检查能排除胆管内充盈缺损为结石所致,则可确诊本病,值得注意的是,因造影剂浓度高,胆汁粘稠,胆道压力高及病人体位的影响,有时造影很难确定梗阻部位的胆管的改变。本组5例行胆道造影,无一例能明显提示扩张的胆管内有充盈缺损,故造影时应尽量抽尽胆管内胆汁,将造影剂稀释到30%左右,变换病人体位,以期得到正确的造影诊断。

    (5)在梗阻性黄疽的病人中,应动态观察血胆红素的变化,如为波动性变化,经ERCP检查排除十二指肠乳头癌,则应考虑本病。

    (6)以往的文献中,均报告为肝细胞癌侵入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尚未见到肝腺癌侵入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的报告,本组9例中,4例为肝腺癌,及胆管细胞癌,有人认为肝细胞癌栓多起源于肝汇管区旁的肝细胞,较早地侵入肝内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而胆管细癌栓直接起源于小肝管壁,更易向胆管腔内生长引起梗阻性黄疸。但因胆管细胞癌发病率底。有人报告为4.1%。故胆管细胞癌形成胆道癌栓的机会就更少,这两种癌栓仅有组织类型上的区别,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是相同的。

    作者单位:110082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