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心脏程序刺激与异丙肾上腺素易化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心脏程序刺激与异丙肾上腺素易化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

www.cnkang.com  2007-3-23 10:41:00  中华康网

  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中,心动过速的诱发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大部分病例在心房或心室经用增频起搏S1S1或S1S2程序刺激诱发出临床型心动过速,少部分病例需进一步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期外刺激或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动过速。对于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期外刺激诱发心动过速与使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或易化诱发)心动过速之间敏感性的比较,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少有报道。本研究对S1S1或S1S2刺激未能诱发临床型心动过速的病例,进一步使用S1S2S3程序刺激及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或易化诱发)临床型心动过速,两者作诱发敏感性的对比分析,为临床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提供参考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将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电生理室1995年1月至1997年5月间完成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大部分窄QRS心动过速经用常规高位右心房或右心室S1S1或S1S2程序刺激诱发,少部分未能诱发,需作进一步电刺激诱发。其中电生理检查资料较完整,心内电生理检查前体表心电图明确记录有窄QRS心动过速病例16例,年龄12~61岁,男11例,女5例。分析它们进一步行S1S2S3程序刺激及异丙肾上腺素易化诱发心动过速的敏感性。

  2.方法:术中采用美国Recor电生理刺激仪,刺激强度为两倍舒张阈值,脉宽2 ms,先对患者分别在高位右心房及右心室作S1S1及S1S2程序刺激,均未能诱发临床型心动过速,继续在高位右心房行S1S2S3程序刺激,仍未能诱发心动过速者,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2.5 μg/min,使患者窦性心率达110次/min以上,在高位右心房加用S1S1或S1S2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比较S1S2S3程序刺激与静滴异丙肾上腺素易化后加用S1S1或S1S2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的情况,由此分析两者之间诱发心动过速的敏感性。

  结  果

  16例病例中,经高位右心房S1S2S3程序刺激诱发临床型心动过速4例,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易化后行S1S1或S1S2程序刺激诱发临床型心动过速10例,未能诱发心动过速2例。14例心动过速均为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未能诱发心动过速的2例均在程序刺激时出现AH间期跳跃。

  讨  论

  在临床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中,基础起搏节律时增加一个或多个期外刺激对诱发临床心动过速发作及检查房室结双径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外刺激通过改变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肌组织不应期,形成心肌组织间电生理不稳定状态,诱发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在刺激部位相同,刺激强度及脉宽相对恒定状态下,刺激方式的使用对诱发心动过速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献指出期外刺激的数量越多,任何心律失常诱发的敏感性越大,意味着非临床型心律失常的诱发概率越大。对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Josephson ME认为3个期外刺激对诱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为合适[1]。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尚未见文献细述期外刺激的合适数量,但已明确单个期外刺激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时需增加S3刺激方可诱发(因S3增加房室结的不应期,以延长快慢通道的传导)。心房功能不应期亦可限制将要进入房室结的早搏刺激,妨碍了早搏刺激显示快慢通道,可通过两个心房期前刺激加以克服[2]。而异丙肾上腺素可通过改善快径逆传及/或慢径前传从而易化房室结折返[3]。本文资料结果表明:16例临床有心动过速发作的患者中,心内电刺激诱发的14例均为典型的AVNRT,在高位右心房行S1S2S3诱发占25.0%(4/16),高位右心房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S1S1或S1S2刺激易化诱发的占62.5%(10/16),未能诱发的占12.5%(2/16)。提示在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高位右心房刺激异丙肾上腺素易化诱发敏感性较单用S1S2S3刺激诱发敏感性高,诱发的成功率也较高。本文因病例数较少,未能做出S1S2S3刺激与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非临床型心动过速发生率的对比分析。对于不典型的AVNRT尚未有完整的资料分析。

  由此,在临床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工作中,对疑为AVNRT者,在S1S1和S1S2程序刺激未能诱发时,建议首先选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行S1S2/S1S2程序刺激在高位右心房易化诱发或改在低位右心房刺激易化诱发,提高心动过速诱发的敏感性和成功率,缩短检查及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Josephson ME, Clinical Cardiao Electrophysiology, 1993, 胡大一等译.第二分册:128~129

  2,吴书林,林曙光,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7~8

  3,陈新,孙瑞龙,王方正.临床心电生理学和心脏起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68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