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虹膜學簡介

www.cnkang.com  2007-4-13 17:20:00  中华康网

    大部份有關虹膜學的著作,對其發展過程都有很詳細的描述。姑且不論這些記載是否屬實,總之,今天的虹膜學已發展的很好,這裡我們只簡單地就其發展史作一概略的介紹!匈牙利布達佩斯附近的一位醫師衣納茲凡比撒里(Ignatz Von Peczely),在他十歲的時候,偶然地發現從眼睛可以觀察到一種自然記錄的現象。有一天他和他的貓頭鷹玩耍時,不小心把貓頭鷹的腿折斷了;這時他發現這隻鳥眼睛虹彩的下半部出現了黑色的條紋,而這條黑紋正對應於斷腿的位置,最後,這條黑線變成了一個極小的黑點,外邊繞著一個白圈。這個童年時的偶發事件在這位未來的醫生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比撒里醫師在一所教學醫院的外科病房工作,這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觀察那些手術前後病人的眼睛虹彩。從這些病例觀察的記錄上,他描繪出第一張虹彩圖。

    起初,比撒里醫師並沒有注意到那隻斷腿貓頭鷹的虹彩改變與身體上的關係,一直到一八六一年,在他為病重的母親治療時才開始注意到其間的關係!一八六二年他三十六歲時,對醫學發生了興趣,而去布達佩斯學醫。一八六四年他到維也納,一八六六年開始在布達佩斯執行醫療業務,同時出版了第一本關於虹彩醫學的書”自然領域與痊癒藝術的巡禮”(Discovery in the Realm of Nature and Art of Healing);這個工作經由德國的奧格斯(August Zoeppritz)推廣開來,艾密爾希列格(Emil Schlegel)醫師後來也出版了一本比撒里醫師的研究成果報告。

    西元1900年之後、更多科學家與醫師投入虹彩學的研究。美國的詹森醫師更全力結合臨床醫學的對應投入其中、並發展出詳盡的虹膜反映圖。

    臺灣的虹膜學發展于1988年由榮總鐘傑醫師發表美國虹彩學專家、班納.傑森(Beruard Jensen)博士的著作“實用圖解虹彩學”中文譯本、並由民間有心研究虹彩學人士相繼投入至今。現階段虹彩學于世界各地區、被廣泛應用於自然療法、預防醫學、臨床診斷及心靈療法。

    時序已將進入21世紀,您知道本世紀三大熱門及錢途最被看好的行業嗎?「高科技產業」、「資訊服務業」及「健康事業」,其中健康事業是對人最重要的行業,我們將傳授一門可深入人體身心健康的技術~虹膜診察術。

    "虹膜"就是我們所稱的黑眼球,當健康出現失調時會在虹膜嘤硡^出現特別的狀態及色澤,呈現混濁或纖維凹陷或彎曲雜亂的現象。可反映出各臟器、組織、腺體的障礙瞭解身體未來幾個月或幾年是否有精神方面的問題或者可能產生的疾病,而能即時調整避免疾病的產生及身心的失衡。

    中醫學有提到「上工治未病」,「望而治知謂之神」這樣神奇的技術值得您學習。課程中我們將採實症攝影配合電腦應用分析軟體教學,臨床實習之訓練乃屬必備的要件:課程中由學習者親自操作,引導您正確快速找出健康失調的源頭,配合正確身心保健四大架構,達到全方位預防保健的境界。

    01老化弧(Arcus Senilis)

    部位:於十一點至一點虹彩上端。

    現象:單純的只會出現在虹彩上半部的腦區,呈乳白色或灰色。

    症狀:這是腦部供血不良,如高血壓、動脈硬化、或低血壓、頸項僵硬、健忘等。常見的自覺症狀是頭暈頭痛,繼而影響其記憶、決策能力等、而且會使人變的不安寧、精神恍惚、腦神經衰弱,有老人痴呆症的前兆。長期的肩頸僵硬之人,應特別注意症狀的產生。

    02皮膚代謝環(Scurf Rim)

    部位:出現於虹彩的最外環。

    現象:呈黑褐色,如外環全為黑褐色環所包圍,則表示全身皮膚呈暗色,如卡上一呈污垢般,故又稱皮垢層。

    症狀:皮膚環的出現,表示皮膚的代謝功能減低,皮膚也會呼吸,是肺呼吸的十六分之一,如成天吸收到的儘是些廢氣,累積就了,表皮會出現如粉刺、痘斑、紅疹甚至牛皮癬、過敏等皮膚病變。皮膚無法作正常代謝毒素因而回滲到體內,則常累積於肺部及腸胃,形成此器官之負擔。

    03微靜脈充血環(Venous Congestion)

    部位:在虹彩的最外環,比對虹彩全圖之反射區.

    現象:外環全為深藍色所包圍,則代表全身髒血(即不含氧血)回流功能弱,如發生顏色呈淺藍色滲白則為貧血現象。

    症狀:有毒之物質在組織堆積,易患關節硬化、動脈失去彈性、痛風、靜脈曲張、風濕、中風、手腳冰冷、皮膚老化斑點,更要注意心肌血管病變。

    04鈉環(Sodium Ring)

    部位:鈉環出現在第六區的動靜脈區,而不第七區的皮膚區。

    現象:像白色雲狀,越變越厚大的外環。

    症狀:攝取過多的食鹽和回炸的變質油或防腐劑,如罐頭食品、香腸醃製品、泡麵、還有自來水中的氯或老舊水管剝落的鐵鏽,久而久之,較易成動脈硬化症、高血壓、骨質疏鬆症、關節炎、體力衰退、記憶力差、精神不能集中等現象。

    05淋巴玫瑰環(Lymphatic Rosary)

    部位:環繞於虹彩的第六環。

    現象:呈金黃色鬱積點,籃眼珠之人種則呈白色。

    症狀:當血液循環無法代謝毒素時,則由淋巴替代;所以當淋巴環出現光點時,代表全身毒素沉積過多進而破壞人體免疫功能,注意癌症潛伏。

    06陽光放射溝(Radii Solaris)

    部位:虹彩整個範圍都可能會出現。

    現象:多呈放射狀排列,顏色深淺不同,有時褐色,有時黑色。

    症狀:多提示有慢性病,如慢性腎炎在腎區腎上腺區常見黑線,咳喘、慢性支氣管炎,黑線多在肺區,腰、腿痛的病人於腰背區或腿區多見。顏色愈深,累積的毒素愈多,相應區的器官其血液循環會較慢,這會使大腦功能減退。陽光放射溝的毒素來源即為腸道因長期的消化及排泄功能失調,而導致腸道毒素過多,所以在觀察虹彩時會發現放射溝大多由腸區向外擴散。

    07藥物沉澱斑(Hyper pigmentations)

    部位:會出現於虹彩的各反射區部位。

    現象:形狀呈圓形,顏色為褐色或黑色,因長期服用藥物及新陳代謝不良所產生的毒素沉積,進而造成組織細胞病變。

    症狀:在心區出現藥物斑,表示易患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咽喉節段有藥物斑是易患扁桃腺炎、咽炎、甚至喉癌;卵巢區出現藥物斑,是以往常月經痛服用止痛藥,此區組織活性降低,易形成腫瘤。通常藥物會沉積在遺傳體質最弱的部份。

    08神經緊張環(Nerve Rings)

    部位:可出現於虹彩的各部位,環繞瞳孔呈同心圓的凹溝。

    現象:用燈由不同的角度照射時,會產生陰影,由此可知凹溝有多深;這些溝可能是金黃色、茶褐色、暗褐色、深棕色、黑色。

    症狀:如果陷得很深,顏色又呈現金黃色,則表示有痙攣現象,顯示身體受到精神上或環境的刺激,也有可能是由於局部的酸痛過高造成。神經緊張環常始於卵巢,而終於胸膜或乳房(卵巢有可能毒物沉積)。

    09胃環(Stomach Ring)

    部位:位於瞳孔與虹彩交接處。

    現象:正常的胃功能瞳孔呈圓形而無瑕點,但當胃部黏膜組織產生變化時,則會在交接處呈現小圓形不規則的黑褐色狀排列。

    症狀:當有黑褐色不規則的小圓點時,顯示胃部的黏膜較脆弱,此時要注意飲食調節避免胃部發炎與潰瘍的症狀發生。會引起此現象,大多為飲食不定時定量,過飢過飽,及情緒長期緊張,中醫學有提到胃為後天之本,作為忙碌的現代人,如果想保有健康的身體,請先寶貝自己的胃。

    10橫結腸下墜(Prolapsus)

    部位:在腸區十一點至一點的位置,靠近瞳孔處。

    現象:腸區的範圍正常在三分之一處,橫結腸下墬,其範圍縮向瞳孔,當此現象產生較大的壓力症狀時,將使盲腸和乙狀結腸區,即五點至七點位置的圓圈,和瞳孔的距離也變窄,而使圓圈向上緊縮。

    症狀:1.橫結腸下垂通常表示腦部也有問題,若橫結腸之功能不好,可能也有記憶、 判斷力較差的情況。

    2.橫結腸下墬對腹腔低部器官,如卵巢、子宮、膀胱及乙狀結腸產生極大的壓力,病人會抱怨膀胱有壓迫感,下肢及腹股溝疼痛。因子宮及卵巢的壓迫,也是產生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11腸道與憩室(The Colon & Diverticulum)

    部位:腸道區在瞳孔向外三分之一的虹彩區。憩室則緊貼著三分之一的最外圍。

    現象:腸道區如有異常現象時,會比正常狀況要膨脹許多,大於三分之一,或有痙攣現象小於三分之一,憩室結構的型態不一,大小不等的凹陷孔。

    症狀:小腸的主要功能為吸收養分,吸收完後的食物殘留物則輸送至大腸,而大腸本身沒有消化的功能而主司排泄,所以當腸道出現緊縮或擴張的現象時,就會引起脹氣,消化不良,排泄不正常或大便不成型,擴張過度時亦會造成排完便後仍有便意,也容易造成腸道壁有慢性毒素沉積而產生憩室與宿便的囤積。

    12萬病之源-宿便

    部位:腸道區在瞳孔向外三分之一的虹彩區第二環。

    現象:腸道區有片狀黑褐色即為宿便附著現象。

    症狀:眾人皆知,人要生存,就必須每天攝取足夠身體所需的各式各樣食物。

    按照一般正常消化程序,從我們口中吃下的食物,經過咀嚼吞嚥,食道輸送至胃作初步消化,呈稠液狀後再進入小腸,在此碰到膽汁及胰液,使其所含營養全分解,成為吸收的簡單分子,由數以萬計的小腸絨毛一併加以吸收。

    其中葡萄糖與胺基酸經動脈血管;大部分的脂肪經淋巴腺利用靜脈血管,分別被送到肝臟,然後隨著人體各部需要轉化成熱能,創造活力,維持生命。而胃腸內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通常都是在大腸內變成大便排出體外,身體各部組織細胞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則經過血管變成汗或小便,由汗腺或泌尿系統加以排除。

    但若飲食不當(如嗜愛肉食,少吃蔬菜)或攝取方式不當(如暴飲暴食,餐無定時)時,往往就會使蛋白質代謝和脂肪分解無法充分進行,造成小腸的消化功能不彰。加上大腸本身既多皺摺,於是一些微粒食物殘渣,連同殘餘農藥、化學色素及未被消滅的細菌、毒素、動物寄生蟲等各種有害物質,都紛紛不約而同地競以此皺摺及絨毛為依附,經年累月聚集在一起。

    試想,以大腸這樣一個主排泄的重要臟器,內部居然成了不折不扣的標準『藏污納垢』所在,日子久了,還有不出毛病的道理嗎?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