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抑郁情绪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孤独感及其产生基础,了解孤独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13名大学生进行了评定。结果: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的因子分析中各提取出三个因子,即情感孤独因子、社交孤独因子及孤独程度因子。其中,社交状态孤独因子与社交特质孤独因子得分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状态孤独量表总分与特质孤独量表总分之间呈正相关(r=0.73,P<0.001);状态和特质孤独量表总分均与社交孤独因子的关系较密切(r=0.82,r=0.80,P<0.001)。抑郁量表得分主要与孤独量表中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而与其它因子的关系不明确。结论:孤独感的产生与孤独素质有关,社交缺陷是产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孤独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可受多种因素影响。
Loneliness and depressive Emotion
Wang Xilin Ren guiying & Zhao Xiaoming(Institute of Me ntal Health, Peking Unv. 10008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oneliness and its backgro und, an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eliness and emotion. Method: A total of 113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assessed by stat e-trait loneliness scale (S-TL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Results: Three factors were selected by factor analysis in S-TLS, they were emotive loneliness, social loneliness and grade loneliness respectively. T he scores of social loneliness both in state scale and trait scale in mal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female (p<0.05).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ed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state scale and trait scale (r=0.73, p<0.01), and both of them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factor of social loneliness(r=0.82,r=0.80,p<0.001). The scor e of SDS was mere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factor of emotive loneliness, w hile there were no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factors. Conclusion: T he feeling of loneliness is correlated with the lone trait, and social inadequac y might be one of most important causing fact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 ness and depressive emotion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Key Words】loneliness depression social inadequacy
孤独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自感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不满状态下的颓丧情绪。当一个人所期望的社会性交往,如亲密、安全、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包括友谊、亲情及性爱等)出现某种质和量的缺陷时,则可产生孤独感[1,8-10,13]。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可致心理问题或情绪障碍,也可诱发某些疾病[4,11,12]。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孤独与抑郁情绪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3,5,6,14],但缺乏较深入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孤独与抑郁情绪的评定,分析、探讨孤独感的产生基础及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及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一个年级二个班共11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查对象。受试者年龄范围17~21岁,平均年龄19.9岁,标准差1.4岁。其中男性65人,女性48人。
二、研究方法
1. 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State Versus Trait Loneliness scale)对受试者进行测查。该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即状态孤独量表与特质孤独量表,前者可测查短期的、境遇性孤独,后者则测查长期的、素质性孤独。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各包含12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级评分,在统计分析前将所有反向计分条目的得分调整过来,高分表示孤独程度高。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
2.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受试者进行测查: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统计分析前调整所有反向计分条目,高分表示抑郁情绪的程度高。抑郁指数在0.5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2)。
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8.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测查结果进行t检验、x2检验、因子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
结 果
一、孤独量表测查结果
状态孤独量表得分:男性35.9±5.1,女性34.7±5.3(t=1.14,P>0.05);特质性孤独量表得分:男性35.5±5.1,女性33.6±5.8(t=1.80,P>0.05)。
确定得分≥平均分+1个标准差为轻度孤独,得分≥平均分+2个标准差为重度孤独,得分<平均分+1个标准差为正常,按此标准计算不同孤独程度的人数构成比。状态孤独量表:正常者88.5%,轻度孤独8.8%,重度孤独2.7%;特质孤独量表:正常者85.8%,轻度孤独13.3%,重度孤独0.8%。男女在状态与特质孤独程度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
二、孤独量表的因子分析
状态孤独量表分析结果:选出特征值大于1的、有代表性的三个因子,累积供献率为49.7%;选出因子负荷大于0.4的项目,因子1(F1)为孤独程度,包括条目11、10、12;因子2(F2)为社交孤独,包括条目6、2、7、9、4;因子3(F3)为情感孤独,包括条目5、8、3。
特质孤独量表分析结果:同样选出特征值大于1的、有代表性的三个因子,累积供献率为50.0%;选出因子负荷大于0.4的项目,因子1(F1)为社交孤独特质,包括条目14、18、19、21、16;因子2(F2)为情感孤独特质,包括条目15、17、20、13;因子3(F3)为孤独程度特质,包括条目22、23、24。
三、不同性别间孤独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
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中,男性的社交孤独因子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其余因子的性别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详见表1)。
表1 男、女状态孤独及特质孤独各因子得分比较
因子 性别 ±SD t P
状态孤独
孤独程度 (F1) 男 10.5 2.7 0.33 0.85
女 10.6 2.6
社交孤独 (F2) 男 16.5 3.9 5.95 0.02
女 14.6 4.3
情感孤独 (F3) 男 6.7 2.4 1.81 0.18
女 7.3 2.3
特质孤独
社交孤独 (F1) 男 16.4 4.2 3.51 0.02
女 14.8 4.5
情感孤独 (F2) 男 8.9 3.3 0.84 0.35
女 8.3 2.4
孤独程度 (F3) 男 10.2 2.0 0.30 0.58
女 10.4 2.1
四、自评抑郁量表(SDS)的测查结果
抑郁量表总分:男36.6±7.7,女36.7±8.2(t=1.07,P>0.05)。
抑郁指数:男0.45±0.01,女0.45±0.10(t=1.04,P>0.05)。
抑郁程度:无抑郁者占81.4%,轻微至轻度抑郁情绪者占10.6%,中度抑郁情绪者6.2%,重度抑郁情绪者1.8%;不同性别抑郁程度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五、孤独与抑郁程度以及性别之间的相互关系
将抑郁指数0.55作为抑郁的分界线,结果显示抑郁组21人(男11人,女10人),非抑郁组92人(男54人,女38人)。
分别以状态和特质孤独量表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为因变量,进行2(抑郁×非抑郁)×2(男×女)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状态孤独量表分析结果:抑郁因素在孤独程度、情感孤独因子上有主效应(P=0.001),性别因素在社交孤独因子上有主效应(P=0.02)(详见表2);特质孤独量表分析:抑郁因素在情感孤独特质因子、孤独程度特质因子上有主效应(P=0.001),性别因素在总分、社交孤独特质因子上有主效应(P=0.06,P=0.07)(详见表3)。
表2 不同性别、抑郁组别在状态孤独量表总分及因子得分的方差分析
组别 性别 ±SD 抑郁主效应 性别主效应 抑郁×性别
(df=1) (df=1) (df=1)
总分 非抑郁 男
36.0
5.5
0.88(0.35)* 1.74(0.189) 0.54(0.46)
女 35.2 5.2
合计 35.7 5.4
抑郁 男 35.7 3.4
女 34.3 4.8
合计 34.5 4.8
孤独程度 非抑郁 男 10.85 2.6 10.76(0.001) 0.00(0.9 9) 0.21(0.65)
女 11.1 2.1
合计 11.0 2.4
抑郁组 男 9.1 3.0
女 8.8 3.5
合计 9.0 3.2
社交孤独 非抑郁 男 16.7 3.9 2.27(0.13) 4.49(0.036) 0.18(0.68)
女 15.0 4.4
合计 16.0 4.2
抑郁组 男 15.6 4.1
女 13.1 4.2
合计 14.4 4.2
情感孤独 非抑郁 男 6.3 2.2 10.43(0.002) 0.20(0.66) 0.74(0.39)
女 7.1 2.4
合计 6.6 2.3
抑郁组 男 8.6 3.1
女 8.4 2.3
合计 8.5 2.7
*括号外为F值,括号内为P值
表3 不同性别、抑郁组别在特质孤独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方差分析
组别 性别 ±SD 抑郁主效应 性别主效应 抑郁×性别
(df=1) (df=1) (df=1)
总分 非抑郁 男 35.6 5.5 0.35(0.56)* 2.90(0.09) 0.27(0.61)
女 34.0 5.7
合计 34.9 5.6
抑郁组 男 35.5 2.6
女 32.5 6.7
合计 34.0 5.1
社交孤独 非抑郁 男 16.6 4.4 1.28(0.26) 2.51(0.12) 0.06(0.81)
女 15.2 4.7
合计 16.0 4.5
抑郁组 男 15.6 3.3
女 13.7 3.9
合计 14.7 3.6
情感孤独 非抑郁 男 8.6 3.4 7.45(0.007) 0.44(0.51) 0.09(0.77)
女 7.8 2.2
合计 7.9 2.6
抑郁组 男 10.4 3.1
女 10.1 2.9
合计 10.2 2.9
孤独程度 非抑郁 男 10.4 2.1 9.73(0.002) 0.05(0.81) 1.65(0.20)
女 10.9 1.8
合计 10.6 2.0
抑郁组 男 9.5 1.8
女 8.7 2.9
合计 9.1 2.3
*括号外为F值,括号内为P值 六、抑郁量表与孤独量表的相关分析
抑郁量表得分与状态及特质孤独量表中的情感孤独因子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01;r=0.29,P<0.01)。
七、状态孤独量表与特质孤独量表的相关分析
表4可见,与状态孤独量表总分关系最密切的前三个因素为,状态社交孤独因子(r=0.82,P <0.001)、特质孤独量表总分(r=0.73,P<0.001)及特质社交孤独因子(r=0.63,P<0.001)。与特质孤独量表总分关系最密切的前三个因素为,特质社交孤独因子(r=0.80,P<0.001)、状态孤独量表总分(r=0.73,P<0.001)及状态社交孤独因子(r=0.67,P<0.001)。
表4 状态及特质孤独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的相关分析:
状态孤独 特质孤独
总分 F1 F2 F3 总分 F1 F2 F3
状态孤独总分
1.00
0.52***
0.82***
0. 13
0.73***
0.63***
0.21*
0.28 **
特质孤独总分 0.73*** 0.30** 0.67*** 0. 05 1.00 0.80*** 0.33*** 0.44***
***P<0.001;**P<0.01;*P<0.05讨 论
本文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孤独、抑郁情绪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在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的因子分析中各提取出三个因子,即情感孤独因子、社交孤独因子及孤独程度因子。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各因子得分发现,状态及特质量表中的社交孤独因子得分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性是否因在社交素质和对社交的渴求方面与女性不同,而易产生孤独倾向,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在状态孤独量表与特质孤独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社交孤独因子与两个分量表(状态与特质)总分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情感孤独因子与两个分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则较小。结果提示,社交因素对孤独感的产生具有较大影响,而情感因素在此不起主要作用。一些作者报道,当社交质量下降,原有的人际关系网受损(失去或离开亲人,迁居),或社交技能不足(个性因素)时,均可导致较强的孤独感[7,10,11,13]。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社交缺陷是孤独感产生的重要因素。孤独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并不总是呈正相关关系[1,12],Gerson和Perlmen的研究结果显示,特质孤独与抑郁呈负相关。本文结果显示,抑郁主要与孤独量表中的情感因子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其它因子的关系不明确。抑郁与孤独的相互关系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获得进一步认识,还需深入研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赵晓明
参考文献
1,刘平.孤独的评定.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82~289.
2,舒良.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195.
3,刘娅俐:孤独与自尊、抑郁的相关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15-116
4,李东阳,张国云,朱红:老年人孤独感调查.健康心理学,1997,5(4):256~258
5,王学春,刘娅俐,曹宁.医科职业中专生与医科本科生孤独.抑郁、自尊的比较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3):196~197
6,李传银,檀立,刘娅俐.大中专学生孤独、抑郁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1998,6(1):86~87
7,黄洁华.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健康心理学,2000,8(1):29~30
8,Weiss R.S.:Reflections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lonel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87,2,1~6
9,Gerson A.C.& Perlman D.:Loneliness and expressive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Ab normal Psychology.1979,88,258~261
10,Tijhuis MAR,De Jong Gierveld,Feskens EJM et al:Changes in and facto rs related loneliness in older men,Age and Ageing,1999,28(5):491-495
11,Teunisse RJ,Cruysberg RJ,Hoefinagels WH,et al: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 cteristics of elderly visually handicapped patients with the Charles bonnet synd rome,Comprehensive Psychiatry,1999,40(4):315-319
12,Rotenberg KJ,Flood D:loneliness,dysphoria,dietary restraint and eating behav ior,l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1999,25(1),55-64
13,Vazquez Morejon AJ,Garcia Boveda RJ:The Mannheim interview on social support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nish version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 ric Epidemiology,1997,32(4):208-21
14,Byrne GJA,Raphael B: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conjugal bereavement in el derly men over the first 13 month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latric psyehiatry ,1997 12/2:24-251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
|
· 处女座的特点 · 处女座最佳配对星座 · 2010年处女座运势 · 处女座女人的爱情 · 如何追处女座女人 · 处女座女人的特点 · 处女座女人 · 处女座男人喜欢的女人 · 如何对付处女座男人 |
|
· 怎样看待遗精 · 什么是滑精 · 什么是梦遗 · 什么是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 · 前列腺炎检查 · 包皮手术过后多久可以性生活 · 早泄是不是跟包皮过长有关? · 早泄等于射精过快吗? · 体外射精有什么害处 |
|
· 女性经期切记将绿茶挡在门外 · 生命中的一次婚外恋 · 一个流氓和妓女的故事 · 最唯美的10首中国情诗 · 娇妻玩合租 结果引火烧身 · 男人必须了解女人的一些事 · 当女朋友被领导叫去陪酒 · 易让男人退避三舍的10类女人 · 老男人为什么招小女人的喜欢? |
|
· 春季合理喂养婴儿健康指南 · 如何正确使用空调保证健康 · 让宝宝接受保姆的三大招 · 哪些产妇需做会阴侧切 · 导致分娩时难产4因素 · 看美国准妈人性化孕产经历 · 准妈妈如何预防春季感冒? · 胎盘和脐带的功能与重要性 · 烟、酒和咖啡对胎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