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大全 男科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骨科 肛肠 耳鼻喉 眼科 口腔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常见疾病: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儿童用药 >> 谨防儿童药源性肾病

谨防儿童药源性肾病


www.cnkang.com  2007-3-21  中华康网

   [关键词]药源性肾病

  近年来,随着儿科临床用药种类的增加,药源性肾脏损害的病例屡见报道,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儿童药源性肾病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最多见)、单纯性蛋白尿、血尿和蛋白尿混合型以及急性肾能不全。易引起单纯性血尿的药物有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解热镇痛抗炎药,患儿一般在用药1周后发病,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蛋白尿主要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由于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水肿不明显,常不易被发现,以致误诊、漏诊;以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临床表现者皆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检查有中度以上改变。

  由此可见,在引起儿童药源性肾病的药物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称罪魁祸首,所引起药源性肾病的发生率依次为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究其原因,主要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肾毒性较强,但因除链霉素外不需皮试,使用方便,药源多,故使用频率高;用药剂量掌握不严格,大多超过儿科规定剂量,特别是乡村卫生院、街道卫生所;对新近研制的氨基糖甙类药,特别是阿米卡星、小诺霉素、妥布霉素的药物毒性认识不足。此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头孢唑啉(先锋5号),解热镇痛类药物中的扑热息痛、安乃近,以及感冒通、复方新诺明等都是易引起药源性肾病的常用药物。为此专家认为,对儿童使用上述药物,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用药剂量,用药期间应注意药物毒性反应监测和血、尿监测,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停药并做相应治疗,尽量减少或避免儿童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相关阅读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