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科 | 泌尿外科 | 妇科 产科 | 不孕不育 | 儿科 | 骨科 | 肛肠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 | 皮肤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常见疾病: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
小病到药店,大病进医院。在我国,老百姓自我药疗的比例逐年升高,有个头痛、感冒之类的小病小痛都自己解决。据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率明显增加,但去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却明显减少。有半数城市居民患病后不去医院治疗。
但是,在今年年初的一项百姓安全用药调查显示,对于自我药疗,绝大多数普通居民最担心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与此同时发现,事实上,有不少人在安全用药方面存在不少误区。
读说明书要看“禁忌症”
调查发现,87%的受访居民单纯地认为安全用药就是“按说明书服用”,但多数人表示看说明书仅是看用法用量,不会细看也看不懂药物成分和适应症;还有近两成居民误认为,有OTC标志的非处方药就是安全的,而处方药肯定会有不良反应。
专家表示,药品说明书是病人用药的依据,记载了大量已经发现的药品安全信息。国家对药品说明书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包括本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安全性信息。患者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对照自己的症状和病情,切忌“无病用药”和“不对症用药”。特别要注意区分“慎用”、“忌用”和“禁用”等字眼:“慎用”即用药后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忌用”是指避免使用,如果使用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禁用”指绝对禁止使用。
药品说明书中一般还会标明本品是否能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性信息。据介绍,合并用药有时能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但是国内外许多调查表明,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急性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新生儿,更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不良反应。
老人:服药避免“经验主义”
家住广州天河的王婆婆一次患病住院,疼痛难当,经医生开具处方,服用了口服吗啡,止痛效果甚好。出院后,将剩余口服吗啡药片带回家。不久后不小心摔倒又骨折,疼痛时,想起住院时服用的“神奇”止痛药,于是翻出来服用,结果出现头晕恶心等副作用症状。
像王婆婆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很多老年人认为“久病成良医”,身体稍有不适就凭经验判断是机体有“炎症”,消炎药肯定是必备之物。还有不少人认为西药毒性大,中药就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放心大胆地服用各种中药。
由于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慢性病或并发症,于是,就凭感觉服药,一服一大把。有的老年人被广告牵着走,今天见电视说这好,便用这个药;明天见夸那个好,又改用那个。用药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易引起不良反应。
专家表示,超过50%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并且是可以预防的;其中在可引起死亡的不良反应中69%可以预防。老百姓用药习惯急需改变,为增强疗效自行加大服药剂量、频繁更换药品、模仿他人服药、用茶水或牛奶甚至酒水服药、擅自联合用药、服用过期药品等等都是常见的不良用药习惯。
儿童:成人用药减量服用不安全
2岁的玲玲夜里着凉,早上起来有些发热,妈妈就把自己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给玲玲服了些,谁知道服药后不大一会,玲玲先是恶心,接着就呕吐、出汗,还腹泻。赶紧到医院,医生问是如何给药的?玲玲妈说:“我有个头痛脑热的就服上两片,但我只给小孩服了一片。”医生一听就埋怨说,“小孩的症状是超剂量服用成人用药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应马上洗胃或催吐。一片扑热息痛是0.5克,那可是通常成人服用的最大剂量,两岁小孩岂能承受得了?”
像玲玲妈妈这样,由于缺乏用药指导,家长给小儿服用成人药可以说是老百姓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了。一些家长图省钱、为省事,常给自己的孩子擅自服用成人药,这很容易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
专家提醒,由于小儿体质与成人不同,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全,酶系统尚未成熟和完备,解毒排泄功能较弱,一旦服用成人用药剂量,就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严重时还能导致内脏器官受到伤害。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一岁以下小儿不宜使用;抗过敏药扑尔敏两岁以下的小儿不宜使用;驱虫药中的甲苯达唑两岁以下的幼儿禁用;四环素易引起儿童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变黄;庆大霉素可引起小儿肾中毒、耳聋;氯霉素可引发“灰婴儿症”。另外,中成药对小儿也非绝对安全,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等都含有蟾酥,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使用能使心肌收缩加强,大剂量则会使心脏停止收缩,小儿必须慎用。
“我们是不建议家长自己挑选药物,自己用药也要用之前给孩子服用过、安全的药物。”广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的谭美珍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现在临床发现家长擅自为儿童服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个例较少,但也有家长私自为孩子服药出现过敏反应的因此,建议家长不要擅自以大人服药的经验转到孩子身上。“以前大人喜欢用感冒通治疗感冒,这种药对鼻塞、流鼻涕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不适用于小孩。”她说,这是因为儿童身体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器官的功能也不完善,对药物敏感所至。
如何应对克林霉素不良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克林霉素等四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鉴于克林霉素注射液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提醒临床医师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合理使用。使用时严格遵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注意输注速度,避免疗程过长,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加强临床监护。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对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过敏者禁用。克林霉素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麻醉药、肌松药联合应用时应调整用量。此外,克林霉素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但该提醒并没有引起广大医患的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防治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
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防止滥用。该药一般用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无效的患者。对于普通感染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美国专家把克林霉素列为治疗骨髓灰质炎的药物之一。但只有在菌落成功分离,敏感性确定以后,才可作为首选药物。
2.询问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芝加哥专家发现的一例接受克林霉素治疗时出现严重水肿和皮疹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呈过敏反应。因此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克林霉素。两者是否有交叉过敏有待进一步研究。
过敏反应的处理:立即停药。而后对症处理。注射激素或抗组胺类抗过敏药,必要时吸氧。
3.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注意相互作用。国外实验表明,治疗疟疾时,奎宁、克林霉素联合用药,效果好,耐受性好,30例患者中只有2例引起腹泻。用克林霉素治疗AIDS患者弓形虫脑炎的试验表明,乙胺嘧啶与克林霉素合用效果明显;而单独应用克林霉素时,失败率很高,且耐受性差。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头孢噻肟等可治疗腹腔感染。国外报道以克林霉素与氨曲南合用治疗盆腔感染,治愈率达97.6%,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在联合用药中还要格外重视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严重后果。传统用法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可引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因此,克林霉素不要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也不宜作为麻醉手术后的预防感染用药,以免发生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断作用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4.严格剂量、滴速和疗程。防止剂量过大,一次0.3~0.6克为宜,静脉给药药液浓度不能过高,一次剂量稀释液不少于100~200毫升,静滴速度一般一次不少于0.5~1小时为妥,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10天。
5.用药过程严密观测。全疗程中应在严密监护观察下用药,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观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危及生命安全的反应,应即刻停用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