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大全 男科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骨科 肛肠 耳鼻喉 眼科 口腔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常见疾病: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中药常识 >> 秋燥综合征 辨证施古方

秋燥综合征 辨证施古方


www.cnkang.com  2007-3-22  中华康网
  从农历立秋至立冬期间称为秋三月,秋季燥气当令。燥盛则干,故人常见咽燥声嘶、干咳无痰、口唇干裂、心烦口渴、皮肤干燥、大便秘结,或头痛、鼻燥、关节疼痛、咳嗽气喘等。中医学将这些症状称为“秋燥综合征”。笔者常用古方辨治取效,简述如下。
 
  外燥多因秋季感受燥邪而成,有凉温之分。“秋燥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
 
  凉燥深秋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咽干口燥,或咳嗽痰稀、无汗、苔白、脉弦。治宜辛散温润、宣肺化痰,方选杏苏散:苏叶、杏仁、制半夏、茯苓、甘草、前胡、桔梗、枳壳、橘皮、生姜、大枣。表寒重加豆豉、牛蒡子;头痛甚加川芎、防风、白蒺藜;痰多胸闷加川贝、紫菀;表邪已去,久咳不止者加百合。
 
  温燥秋季感燥热之邪,症见发热头痛、干咳少痰、心烦口渴,或气逆而喘,舌淡红脉浮数。治宜辛宣凉润、利气化痰,方选桑杏汤:桑叶、杏仁、北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皮、梨皮。热甚伤津较重,加天花粉、麦冬;咽干而痛,加射干、桔梗、甘草;痰黏难咯,加瓜蒌皮、前胡、麦冬。若病久,气阴两伤者,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生石膏、桑叶、麦冬、太子参、胡麻仁、杏仁、枇杷叶、阿胶(烊化)、甘草。痰稠难出加桔梗、前胡、瓜蒌皮;咯血加侧柏叶、白茅根、藕节炭、连翘;津伤甚者加石斛、生地、北沙参;大便不爽加大黄、槟榔、当归。
 
  内燥多为精血津液暗伤或枯竭为病,亦有寒热之别。
 
  热燥因嗜食辛辣厚味,或热病后期津液被劫,或误服攻伐之品,时值秋燥当令,内外引动发为内燥。常见口舌干燥、烦渴引饮,或纳食不香、气逆呕恶、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耳鸣口臭,舌红少津,脉虚数。治宜益胃生津、润肠通便。方用麦门冬汤、增液汤加减:麦冬、玄参、生地、半夏、太子参、大枣、粳米等。若胃阴亏甚,舌红无苔,加玉竹、石斛、花粉;若津涸便干,加郁李仁、大黄、瓜蒌皮;有潮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咽燥而干,加桔梗、天冬、射干。
 
  若因嗜酒太过,房劳无度,或久服燥热之品,伤及肾液而为病,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或咳痰带血、或胃脘嘈杂吞酸、胸膈满闷,舌红少苔,脉沉细或涩。治宜滋肾润燥,方用左归饮、一贯煎加减:生地、北沙参、麦冬、枸杞子、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当归、甘草等。若虚火上炎、肺肾阴虚,咳痰带血,加知母、百合、地骨皮、桔梗;咯血明显加白芨、茜草、藕节;痰多难咯加瓜蒌皮、前胡、百部;腰膝酸软、遗精频作者,加金樱子、芡实。
 
  寒燥素体虚弱或久病入肾,阳气亏虚,气滞血凝、津液不化,或阴寒下沉,阳火上炎,见气逆而喘、面红不热、口干少饮,虽大便闭结,但并不燥硬,皮肤干燥失润,舌淡,脉大而急。治宜温肾润燥,方选肾气丸、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枸杞子、菟丝子、当归、黄精、石斛、肉桂、制附子等。若下元不固、小便淋漓,加桑螵蛸、益智仁、杜仲;若精神萎靡,梦泄遗精,加金樱子、芡实、莲须;若皮肤燥痒、胸闷咯血,加银柴胡、黄柏、当归、制首乌;虽渴但不能饮,咽干唇燥,加黄芪、白术、甘草。
相关阅读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