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气血津液病证护理

www.cnkang.com  2007-6-13 8:48:44  中华康网

 

  内伤发热
  本证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的发热,与外感发热不同,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常为低热,有时也有高热。西医的功能性低热、肿瘤,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发热,以及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均可参照中医内伤发热证候辨证论治施护。
  1. 病因病机 情志抑郁、劳倦过度、饮食失调、瘀血内停,是本证的主要原因,现分述如下:
  (1)肝经郁热,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 ,肝火内盛,以致发热。
  (2)瘀血阻滞;外伤、血证引起瘀血内停,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通,引起发热。
  (3)中气不足: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脾胃气虚,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发热。
  (4)血虚失养: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因失血以致血虚失于濡养,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发热。
  (5)阴精亏虚: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致阴精亏损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
  2.辨证论治 对内伤发热一要辨明证候之虚实,二要辨病情之轻重,针对病机进行治疗,为治疗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
  (1)肝郁发热:
  证候:时觉身热心烦,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2)瘀血发热:
  证候;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而不欲饮,躯干和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块,甚或肌肤甲错,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3)气虚发热:
  证候;发热常劳累后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4)阴虚发热:
  证候: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烦躁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减。
  3、辩证施护
  (1)肝郁发热:
  ①肝郁内伤发热病程一般较长,常感身热心烦,故需多加安慰,鼓励,使之心情舒畅,减少烦恼,安心养病。
  ②本证虽属于内伤发热的实证,但也有正虚的一面,饮食上仍要加强补养,给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清热解郁食品如芹菜、黄花菜、绿豆粥、金桔、雪梨、赤豆粥等。
  ③患者不必绝对卧床休息,可适当参加一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从而增强体质,利于早日恢复。
  (2)瘀血发热:
  ①此证应卧床休息,尤要加强夜间巡视,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出现高热在未查明原因时,切不可随便退热。
  ②患者口燥咽干而欲饮,要劝导多饮果汁、开水,忌食坚硬、辛辣食品。
  ③因跌仆损伤而引起的瘀血发热时,要配合治疗原发病灶。
  (3)气虚发热:
  ①要卧床休息,尽量少活动,防止劳累后病情加剧。
  ②注意保暖,但要防止自汗过多而亡阳。
  ③此证体虚脾胃功能受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如薏米、山药、茴香、山楂、牛奶、蛋等,避免腻滞之品。
  ④中药宜温热服,服后要休息片刻,并加盖衣被,使微微汗出。
  ⑤气虚患者常服补中益气汤或丸药,达到益气甘温除热之目的,但要注意有外感时暂停服。 若素体阴虚,虚不受补者禁用,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胃肠灼热,口舌鼻部生疮舌红苔燥应停药。
  (4)阴虚发热:
  ①此证候病程长,缠绵难愈,又是内伤发热中最见的病证,故要更加关心、照顾、鼓励,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患者性喜凉爽,室内温度宜低,空气保持湿润。
  ③夜寐盗汗者,夜间衣被不宜盖得太厚太多,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④饮食上可选百合、绿豆、红枣、甲鱼、黑木耳、银耳等滋阴之品,忌烟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食品。
  ⑤长期发热,引起口腔干燥、口糜,要加强口腔护理。素体虚弱,要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4.养生指导
  (1)居住环境要避风、安静、寒温适度。
  (2)经常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内伤,防止气郁发热。
  (3)饮食上宜清淡、爽口,富于营养,免油腻荤腥。
  (4)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散步,做操,打太极拳,增强体质防止复发。
  (5)经常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加减衣被,免受风寒之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