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与房室交界区组织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有关,最常见的病因为洋地黄中毒,其他为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风湿热或心瓣膜手术后,亦偶见于正常人。
心动过速发作起始与终止时心率逐渐变化,有别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故称为非阵发性。心率70-150次/分或更快,心律通常规则,QRS波正常。自主神经系统张力变化可影响心率快慢,如心房活动由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起搏点控制,可发生房室分离。洋地黄过量引起者,经常合并房室交界区文氏型传导阻滞,使心室律变得不规则。
治疗主要针对基本病因,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通常能自行消失,如患者耐受性良好,仅需密切观察和治疗原发疾病。已用洋地黄者应立即停药,亦不应施行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可给予钾盐、利多卡因或β受体拮抗剂治疗。其他患者可选用ⅠA、ⅠC与Ⅲ类(胺碘酮)药物。
参考资料:[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