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济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上海同济医院骨科是同济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始建于1991年,短短20余年,在全科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从当时的1个病区扩展为3个综合病区,打造成了一支业务精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团队。在医疗上开展业务齐全,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并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台湾等著名创伤骨科、显微外科、骨肿瘤中心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是一支梯...   展开>>

介绍: 上海同济医院骨科是同济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始建于1991年,短短20余年,在全科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从当时的1个病区扩展为3个综合病区,打造成了一支业务精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团队。在医疗上开展业务齐全,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并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台湾等著名创伤骨科、显微外科、骨肿瘤中心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是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较强的队伍,医疗水平达到上海市的领先水平。科内现承担市、部等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400万元左右,获得201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贰等奖、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临床成果三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大学临床成果一等奖2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金奖1项。已获国家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60余篇,主编和副主编专著8部,参编专著16部。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培养计划1人,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计划2人,同济医院优秀学科后备人才5人。经过多年的打造培养骨科现有博导3人,硕导3人,医师队伍硕博士占79%,高级职称占70%。科室获得上海市共青团号和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以病人为中心,始终把提高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全国各地患者纷纷慕名而来,年收治病人数不断增,手术数量屡创新高。为顺应骨科亚专科化发展的趋势,做到精益求精,创伤骨科与骨肿瘤科成为独立的病区,现已成为上海市西北地区最大的创伤骨科及骨肿瘤诊治中心。科内现有医师12位,其中主任医师3位,副主任医师4位,主治医师2位,住院医师3位。梅炯主任作为创伤骨科和骨肿瘤科病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临床特长为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及骨关节创伤的诊断与治疗。主持和参加过上千例骨肿瘤手术,成功完成过如巨大脊柱、骨盆肿瘤的手术切除与重建等复杂肿瘤手术,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研究方向为骨肿瘤保肢手术。对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综合保肢治疗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国家科技部成果。先后承担过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以及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1篇,EI收录7篇。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临床成果三等奖各一项。医疗特色1、骨肿瘤: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优势学科,在国内和上海市有一定的影响。提高骨肿瘤的疗效,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肢功能一直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对骨肉瘤患者的保肢手术治疗方法,在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异体骨移植、瘤骨灭活再植等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开展的一些新的术式如保留关节的瘤骨节段灭活、腓骨移植全桡骨置换等可显著改善患肢的功能,减轻残废程度。术前、术后新辅助化疗,大大提高了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骨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我科在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异体骨移植、瘤骨灭活再植等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开展了一些新的术式如保留关节的瘤骨节段灭活、腓骨移植全桡骨置换等,可以显著改善患肢的功能,减轻残废程度;对骶骨恶性肿瘤的切除与重建,特别是对高位骶骨肿瘤和复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积累了独到的经验。科研方面,在国内首先报道了骨盆恶性肿瘤切除应用游离腓骨重建半骨盆的新技术。此外,我科还进行了骨肉瘤化疗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的初步研究;已从影像、生化、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预初研究中发现有些因素参与了肿瘤侵袭与转移过程,其中一些因素可作为肿瘤转移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在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系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如通过采用RNA干扰技术封闭抑制VEGF的合成,运用病毒载体携带内皮抑素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灶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骨肉瘤早期肺转移的目的,为最终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疗效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相关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0余名,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篇;相关研究已得到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资助。2、创伤骨科:骨创伤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同济医院处于城郊结合部交通要道附近,在处理严重而复杂的创伤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院至今,不仅挽救了大量复合伤患者的生命,而且还使伤者的残废程度降低到最小,得到了市内有关专家和领导的肯定。对四肢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有深入研究,尤其是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粗隆间和粗隆下)、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等。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内固定术的手术疗效明显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开展该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积累了上千例手术的经验,极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对复杂的骨盆骨折、髋臼骨折、胫骨平台骨折、Pilon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近端及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四肢复杂的管状骨骨折能够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及获得良好的肢体功能。近五年,创伤骨科的手术量超过全科手术量的60%,治愈率达到97%。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基础研究,包括髋部骨折的相关生物力学及有限元研究、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相关基础研究、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等,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发言。培养相关硕士研究生近10名。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等多项资助。3、显微外科:显微外科修复重建是本学科显著特色之一。主攻方向是肢体缺失的再造和组织缺损的修复。已现成功地开展大量的显微修复的临床手术,其中主要的手术种类有断肢(指)再植;足趾和趾甲瓣移植再造手和手指;各种皮瓣、肌皮瓣、骨皮瓣、骨瓣、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和带蒂移植;应用带蒂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游离腓骨重建桡骨及骨盆肿瘤切除后的巨大缺损并取得良好疗效;应用筋膜皮瓣,远端蒂皮瓣,皮神经皮瓣成功修复手腕及小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在四肢组织皮瓣修复方面,尤其是采用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肢端(足踝、手腕)创伤缺损,有较深研究和丰富经验,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国内最早介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皮瓣”、“穿支皮瓣”等概念,并主编出版了2部皮瓣方面的专著,发表皮瓣方面英文SCI论著10多篇。在国际上发表论文首先介绍“桡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链式血供模式”、“外踝后穿支皮瓣”、“浅静脉干对远端蒂皮瓣的不良影响”、“穿支蒂岛状皮瓣”等皮瓣理论和技术方法,已被SCI杂志引用150多次。多次组织国内专家进行新型皮瓣的概念研讨并发表“专家共识”,多次受邀参加国内显微外科学习班授课。  收起>>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