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013-06-26 09:24      浏览10635次
    病情描述:
    吴大夫,您好!患者2009年5月19初患腔梗,7月16复发,当时肢体恢复很好,语言恢复稍差。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常规有些指标不正常。2009年9月7日患者血常规是: 淋巴比率78 白细胞23↑ 中性粒细胞 21.1 淋巴细胞百分比 74.3↑ 嗜酸性细胞百分比 0.3 单核细胞百分比 3.1 嗜碱性细胞百分比 1.2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4.53 淋巴细胞绝对值 15.93↑ 单核细胞绝对值 0.67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0.07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0.25↑血蛋白129 红细胞计数 4.53 红细胞比容 42.1 红细胞平均容积 92.9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28.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06↓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 13.5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 血小板计数 265 血小板平均容积 8.9 血小板分布宽度 10 大血小板比率 17.5 幼稚细胞 0 镜检中性杆状粒 2 镜检中性分叶粒 25↓ 镜检淋巴细胞 73 ↑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结果如下: 查体:无贫血外观,皮肤黏膜未见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扣痛,腹平软,肝脾胃触及肿大,移动音浊(),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23.2k/ul HGB126G/LPLT264k/ul2009年9月8日骨髓细胞检查报告:(第一次) 1.取材涂片颜色良好。 2.骨髓增生活越,粒细占36.5%,红细占7.5%,粒:红=4.87. 3.粒细增生减低,比值及形状大致正常。 4.红细增生减低,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形态未见异常。 5.淋巴细胞占55.5%形态正常。 6.环片一周未见巨核细胞29个 产板巨6个,血小板易见。血象: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易见。建议:淋巴细胞增多,红细增生减少。血小板易见。2009年9月10日20日医生建议用消炎药和抗病毒药,用了10天。 之后血常规为:9月20日白细胞 17.1 ↑ 红细胞 3.29↓血红蛋白 111 红细胞压积 0.320 血小板212 血小板压积 0.15 MCV 97.0 MCH 33.9MCHC348 红细胞平均宽度 10.4 平均血小板体积7.2 血小板平均宽度12.5淋巴细胞比率75.5 单核细胞比率5.1 中性细胞比率 19.4淋巴细胞13.6 单核细胞12.8 中性细胞 3.5.2009年9月21骨髓细胞检查报告: 涂片颜色良好。骨髓有核细胞增生Ⅱ级。 1.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增高0.63%, 已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2.粒细胞系统比例明显减低,已成熟阶段粒细胞为主,形态较规则,可见嗜酸粒细胞。 3.红细胞系统比例偏低,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未见明显异常。4.环周边见巨核细胞11只,可见血小板。检验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骨髓象 免疫分型报告结论: P2占67.8%表达HLADR,部分表达CD7,CD38,CD3,CD19,CD5,而CD13,CD117,CD10, CD14,CD33,CD15,CD34,CD56,CD11,为阴性,CD5,CD19双表达占45.6%请结合临床,不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09年9月23日 进行第一次化疗,用的是氟达拉滨4支,环磷酰胺2支,硫普罗宁24支,格拉司琼4支,碳酸氢钠1支,低分子量肝素15支。没用口服药。10月10日出院。出院后血常规检查:2009年10月13日白细胞 5.4 红细胞 3.82 血红蛋白 122 红细胞压积 0.375 血小板395↑ 血小板压积 0.28 MCV 98.0↑ MCH 31.9 MCHC324 红细胞平均宽度 10.3 平均血小板体积7.2 血小板平均宽度13.1 淋巴细胞比率31.5 单核细胞比率15.3 中性细胞比率 53.2 淋巴细胞1.6 单核细胞0.8 中性细胞 3.0 2009年10月19日白细胞 4.7 红细胞 4.00 血红蛋白130 红细胞压积0.392 血小板219 血小板压积0.17 MCV98.0↑ MCH32.6↑ MCHC332 红细胞平均宽度10.7 平均血小板体积7.6 血小板平均宽度13.8 淋巴细胞比率34.4 单核细胞比率6.9 中性细胞比率58.7 淋巴细胞1.6 2009年10月24日 白细胞 5.5 红细胞 4.03 血红蛋白130 红细胞压积0.396 血小板166 血小板压积0.12 ↓¬MCV98.0↑ MCH32.4↑MCHC329 红细胞平均宽度10.9 平均血小板体积7.4 血小板平均宽度12.1 淋巴细胞比率40.0 单核细胞比率6.6 中性细胞比率53.4 淋巴细胞2. 单核细胞0.3 中性细胞3.1 2009年10月31日白细胞 6.6 红细胞 3.89 血红蛋白 121 红细胞压积 0.89 血小板124 血小板压积 0.10↓ MCV 100↑ MCH 31.2 MCHC311↓ 红细胞平均宽度 11.1 平均血小板体积7.7 血小板平均宽度12.8 淋巴细胞比率40.9 ↑ 单核细胞比率10.4 ↑ 中性细胞比率 48.7 淋巴细胞2.7 单核细胞0.6 中性细胞3.3 2009年11月9日白细胞 7.4 红细胞 4.2血红蛋白 133红细胞压积 0.415血小板162 血小板压积 0.11↓ MCV 99↑ MCH 31.8 MCHC321↓ 红细胞平均宽度 11.3 平均血小板体积7.1 血小板平均宽度12.8 淋巴细胞比率62.2 ↑ 单核细胞比率7.5 中性细胞比率30.3 淋巴细胞4.6 单核细胞0.5 中性细胞2.3 2009年11月16日白细胞 6.4 红细胞 4.01 血红蛋白 129 红细胞压积 0.394 血小板228 血小板压积 0.16↓MCV 98↑ MCH 32.2 ↑ MCHC328 红细胞平均宽度 10.9 平均血小板体积7.0 血小板平均宽度11.3 淋巴细胞比率53.5 ↑ 单核细胞比率10.3 ↑ 中性细胞比率 36.2 ↓ 2009年12月14日 白细胞 12.1 红细胞4.30 血红蛋白144 红细胞压积 0.422 血小板168 血小板压积 0.13 MCV 98↑ MCH 33.5 ↑ MCHC342 红细胞平均宽度11.1 平均血小板体积7.8 血小板平均宽度12.6 淋巴细胞比率49.0 ↑ 单核细胞比率4.5 ↓ 中性细胞比率 46.5 ↓ 淋巴细胞5.9 ↑ 单核细胞0.5 中性细胞5.7患者于12月18日进行了第二次化疗。查体:无贫血外观,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集中打,胸骨无扣痛,腹平软,肝脾胃触及肿大,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 9.6K/UL HGB 136G/L PLT 189k/ul。12月16日骨穿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图文报告显示:一.粒细胞系统:1.原始粒细胞百分比1.00早幼粒细胞 1.002.中性:中幼 2.00晚幼 11.00杆状和 16.00分叶核 22.003.嗜酸性:晚幼 2.00分叶核 1.00二.红细胞系统:中幼红细胞1.00晚幼红细胞11.00粒细:红细4.67:1三.淋巴系成熟淋巴细胞32.00骨髓片共数有核细胞:100特征:骨髓取材满意,图片染色良好。骨髓有核细胞Ⅲ级。1.粒细胞系统比例正常,各阶段细胞均见,已成熟阶段粒细胞为主,形态不甚规则,可见嗜酸粒细胞。2.红细胞系统比例减低,以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3.淋巴细胞比例系统比例增高。4.环周边见巨核细胞9只,可见血小板。检验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环节骨髓象。12月18日至21日进行化疗:氟达拉滨4支硫普罗宁8支碳酸氢钠40支格拉司琼4支2010年4月8日血常规:白细胞7.5 淋巴细胞比率50.3 红细胞平均体积100 平均血红蛋白368 中性细胞比率37.0 单核细胞数0.9 单核细胞比率 12.7 其它指标正常。骨穿报告为:中幼 2.00 晚幼 9.00 杆状核 12.00 分叶核 17.00 晚幼 2.00 早幼红细胞 1.00中幼红细胞 2.00晚幼红细胞 16.00 粒系:红系2.21:1 幼稚淋巴细胞 1.00成熟淋巴细胞 36 成熟单核细胞 2.00 骨髓片共数有核细胞 100 特征:骨穿取材满意 ,图片染色良好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Ⅱ级。 1、粒细胞系统比例减低,以成阶段熟粒细胞为主, 形态不甚规则可见嗜酸粒细胞。2、红细胞系统比例正常以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3、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见 4、环周边贱巨核细胞15只,可见血小板。医生建议做了第三次化疗。(第一次2009年9月23日、第二次12月18日) 用了3只氟达拉滨、硫普罗宁16支 格拉司琼3支。病情已确诊为缓解。2010年10月17日血常规化验结果:白细胞7.6 红细胞3.72 ↓ 血红蛋白128 红细胞积压0.37 红细胞平均体积98.0平均血红蛋白量34.5↑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51 血小板283 血小板压积0.128 ↓ 红细胞分布宽度14.0 血小板分布宽度4.4 ↓ 平均血小板体积4.5↓ 淋巴细胞数4.2↑ 淋巴细胞比率 55.7↑ 中性细胞数2.5 单核细胞数0.9 ↑ 单核细胞比率13.0↑中性细胞比率31.3↓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慢淋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都属于惰性的B细胞淋巴瘤,有时候在临床上是很难区别的,主要靠病理细胞免疫表型区分,而且有时候病理的细胞免疫表型也无法严格区分开来。两种病的治疗手段基本是一样的,预后也比较好。福达拉滨是基本的治疗药物,效果良好,但是免疫抑制作用也比较强,有些病人会导致严重的骨髓抑制。原则上治疗是连用5个疗程,但也要视病人的耐受情况而定,不能够绝对化。因此,是否需要做下一个治疗疗程需要有自己的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刘世军

    副主任医师 已帮助 3250
    2013-06-26 11:24
向TA提问

有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