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应该注意什么?

8岁

       2007-05-31 11:53      浏览6458次
    病情描述:
    我女儿快8岁了,于5月底以血尿入院检查,确诊为右肾母细胞瘤,6月6日做了右肾切除,并在下腔静脉中取出4cm瘤栓,主刀大夫是河南省医学院王家祥教授和范应中教授,手术非常成功,现在进行术后化疗,用药为长春新碱1.2mg和更生霉素0.3mg,已经进行7周了,肝功能、肾功能正常,就是有点贫血,请问我们用的化疗方案怎么样?全国治疗此类疾病最好的医院是哪里?孩子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主要吃些什么? 第一次问题补充:(2007811 8:38:17)多谢您在百忙中回答我的问题。您说的这些我已经知道了,可是我问的是我们用的化疗方案怎么样?全国治疗此类疾病最好的医院是哪里?孩子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主要吃些什么? 能不能再麻烦大家一下,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多谢多谢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在这方面的专业领域最早比较有建树的当属吴介平院士,我想北京协和医院应该是比较好的。吃的方面,主要根据孩子的口味,多做一些有营养孩子喜欢吃的东西,父母亲特别要注意用良好的心态感染孩子,教会孩子乐观开朗。现代医学传播技术很发达,我认为只要是在正规的三甲医院治疗方案都是差不多的。

    刘凯

    副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818
    2007-05-31 10:09
向TA提问

有用(17)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预后好的组织结构 Ⅰ期瘤肾切除术,化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疗程10周或6个月,不作放疗。 Ⅱ期手术,化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阿霉素),疗程15个月,不作放疗或放疗20Gy。 Ⅲ期手术,化疗同Ⅱ期,放疗10Gy或20Gy。 Ⅳ期手术,3药化疗同Ⅱ期和Ⅲ期,或加用环磷酰胺为4药化疗,放疗20Gy。 (二)预后差的组织结构 任何分期瘤肾切除术,3药和4药化疗,放疗剂量按年龄增至40Gy。 1.化疗药物①放线菌素D15μg/(kg·d),连续5天,第6周和3个月时重复,此后,每3个月为一疗程。②长春新碱1.5mg/m2,每周1次,8~10周为一疗程。③阿霉素40mg/m2,分2~3天静注,每4周1次,总量300~400mg/m2。④环磷酰胺10mg/(kg·d),连续3天,以后,每6周为一疗程。 2.放射疗法在术后48~72小时进行,不宜晚于10天。 双侧肿留的治疗:根据个别病例选择最佳方案,目的是保留更多有功能的肾组织,将大的肿留作肾切除;另一侧作活检或部分切除,术后化疗和放疗。同时发生的双侧肿瘤,时常是预后好的组织类型,倾向应用较保守的方法。对于预后差的组织结构,要加强治疗计划。 转移肿瘤的治疗:目前认为应用化疗为第一线,外科手术为第二线。例如肺转移的治疗,先化疗,以后再切除残留病灶,但外科切除转移瘤要在加强化疗之后进行。 【病理改变】 肿瘤起源于未分化的后肾胚基,可形成肾的各种成分。瘤体大小不一,覆有薄而脆的假包膜,切面均匀呈鱼肉状,灰白色,有坏死、出血、囊性变。镜下可见未分化的上皮性和间叶性的混合组织,上皮分化为不规则的腺样结构或形似肾小球的团块。间叶组织可演变为横纹肌、平滑肌、骨、软骨、血管、结缔组织等。肿瘤增长极快,可直接穿破包膜侵犯肾周围组织,或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脏等;经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多见;10~45%有肾静脉瘤栓,下腔静脉瘤栓为4.5%。,骨转移较少。 【临床表现】 临床病理分期与掌握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均有密切关系,至为重要。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目前认识到先天性中胚叶细胞肾瘤(congenitalmesoblasticnephroma)常发生在乳儿期,组织分化良好,常呈良性过程。囊性肾母细胞瘤亦呈良性过程,预后较好。根据国际小儿肿瘤学会的观点,强调细胞组织类型对于预后的重要关系,因此,按病理组织学可将肾母细胞瘤分为两种类型。 (一)预后好的组织结构组例如典型肾母细胞瘤、囊性肾母细胞瘤、中胚叶细胞肾瘤。 (二)预后差的组织结构组约占10%,例如未分化型肾母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横纹样瘤(rhabdoidtum)。近60%病例死亡。 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往认为与肿瘤的大小、病儿的年龄有关,在非常有效的治疗发展下,现已失去意义。其他因素诸如浸润包膜,扩展至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肾外局部扩散,术中破溃,腹腔播散等,可将肉眼所见的肿瘤全部开除和应用多药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当前认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的组织结构,原发肿瘤的完整切除,转移病灶和双侧病变。因此,近年的临床病理分期方法,对于肿瘤的局部播散,不似以前那样注重,已从Ⅲ期移为Ⅱ期。而对淋巴结转移,因其预后甚差,比以前估计的更严重,所以从Ⅱ期改为Ⅲ期。 临床病理分期: Ⅰ期:肿瘤限于肾内,可完全切除,肾被膜完整,术前或术中肿瘤未破溃,切除边缘无肿瘤残存。 Ⅱ期:肿瘤已扩散至肾外,但可完全切除;有区域性扩散:如肿瘤已穿透肾被膜达肾周围组织;肾外血管内有瘤栓或已被肿瘤浸润;肿瘤曾做活体检查或有肿瘤局部散落但仅限于肾窝;切除边缘无明显肿瘤残存。 Ⅲ期:腹部有非血源性肿瘤残存。 1.肾门或主动脉旁淋巴链经病理检查有肿瘤浸润。 2.腹腔内有广泛性肿瘤污染,如术前或术中有肿瘤散落或肿瘤生长穿透至腹膜面。 3.腹膜有肿瘤种植。 4.切除边缘有肿瘤残存(大体或镜检)。 5.由于浸润周围主要脏器,肿瘤未能完全切除。 Ⅳ期:血源性转移,如肺、肝、骨、脑。 Ⅴ期:诊断时为双侧性肿瘤,应按上述标准对每侧进行分期。 时常为无症状的上腹部肿块,向胁部鼓出。表面光滑、实质性,较固定,大者可超越腹部中线。早期不伴有其它症状,常在婴儿更衣或洗浴时被家长或幼保人员偶然发现。肿物增长较大时,可出现腹痛、血尿、发热、高血压、贫血等症状。疼痛可因局部浸润、肿瘤出血和坏死、肿瘤压迫周围组织脏器等引起,个别因病理性肾破裂而出现急性腹痛。血尿因浸润肾盂、肾盏而发生,并不常见,约10~15%。低热是常见症状,由于肿瘤释出的蛋白质所致,提示肿瘤进展较快。高血压常因肾缺血而肾素升高所致,较常见,有30~60%。贫血多因肿瘤内出血的关系。肿瘤晚期可出现恶液质。近年注意其内分泌改变,肿瘤可产生红细胞生长素,测定时红细胞生长素可升高,但很少出现红细胞增多症。 计有15%病例伴有其他先天畸形,如无肛症,偏身肥大症,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等。最多见是泌尿生殖系畸形,如蹄铁形肾等。近年对家族性发生倾向与遗传性关系有较多的研究,发现有染色体异常,11号染色体短臂的中间部缺失性畸变,使其成因研究有所进展。 【预后】 完整执行治疗方案的病例,2年无复发可认为治愈。治疗方案执行不完整的要等待5年再作定论。综合治疗的预后较好,肿瘤局限在肾内者,2年无瘤存活率为88%,2年存活率为93%。局部晚期病变及远处转移者,2年无瘤存活率为77%。从组织类型分析,预后好的2年存活率为90%,预后差的仅54%

    朱祖安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6707
    2007-05-31 12:01
向TA提问

有用(3)